电子报
电子报

2009-2010年度师德标兵风采展示





















  洪彩真先后从事应用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地理学》、《中国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学》、《旅游学概论》等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管理工作。教学上认真负责,教学方法灵活,重视高职学生的特殊需求,积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所讲授的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曾获得应用科技学院“第二届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以及校“第五届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校“第九届教师授课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教学中注重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并于2004年9月被评为校“师德先进个人”。洪彩真教学之余重视教育科研,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参与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课题的调查和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在本科学报及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
洪彩真:
  应用科技学院副教授
刘文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刘文波,2006年博士毕业。任教以来,他在教学上认真负责,获得2009-2010年度人文学院教学竞赛一等奖、校教学竞赛优秀奖。2008年7月至今担任历史学(师范)专业主任,围绕“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修正”与“专业与专业方向的建设与发展”两大主题,主持历史学专业建设调研与座谈会,积极探索推进专业与学科建设。
  刘文波平时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扶学习、生活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组织召开专业教师和新生的见面与专业推介会,介绍专业发展与专业特色,了解学生的专业选择,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学生积极规划大学四年生涯;每学年在大三、大四课程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活动都会参与带队,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及时引导与帮助;每学年都会定期召集有意向参与考研的学生,鼓励他们坚定信念,传授相关经验和资讯,对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2006年以来,刘文波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篇,核心刊物4篇;负责省社科青年项目1项、市社科青年项目1项、校社科项目1项,并参与多项各级课题;参与各项学术活动,如泉州市第一届青年学者之夜、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论坛等。
庄志勇:体育学院院长助理
2006年,通过竞聘成为体育学院院长助理的庄志勇,从一名普通教师转向行政管理岗位。任职期间,他认真履职,配合院长搞好行政工作。分管学院教学工作期间,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抓好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做好学院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学院教学管理上了一个台阶。2009年下半年学院工作重新分工后,庄志勇协助院长分管竞赛、体质健康测试和资产管理工作。
  近几年来,庄志勇主持、参与各级资助科研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完成体育教育(特殊体育方向)专业新方向的申报工作,09年顺利获批并开始招生。同时结合该学院专业的办学历史、教学资源和泉州体育用品国家基地地域优势等具体情况,积极申报社会体育(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向)专业,今年获批2011年将招生,扩大体育学院办学规模和社会影响,为海西经济建设做贡献。
  铭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庄志勇,努力搞好教学、科研及服务工作,得到师生的充分肯定,成绩显著,几年来曾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大学体育》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
吴文林: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吴文林坚持把教书育人思想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去授课,师生关系亦师亦友。他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指导学生解决各种学习和思想方面的问题,受到学生的爱戴,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和精神朋友。
  针对生物专业要求和今后工作的特点,吴文林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理性教育。他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教案,从重点、难点到有关背景和相关资料,都力求准确,了解深入,使自己能教有所得,学生能学有所获。吴文林授课内容丰富,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良好,授课语言精练,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科研上努力钻研,吴文林主持、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业绩突出,2007、2008年获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09年获校教学竞赛一等奖。
黄晓冬: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工作中,黄晓冬坚持自我完善,承担《生命科学导论》、《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听力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以“学识丰富、语言幽默、实效实用”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深受师生好评,主持的《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被评为校精品课程。
  黄晓冬致力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完成各类科技项目二十多项,在过程中以严谨、求实的作风影响学生,实现传业育人。专注于植物资源和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研究,主持与参与各级课题研究数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动加强与基层学校的合作,指导小学科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与科研论文撰写,参与培养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受到同行好评;参与的教育教学改革获校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010年被评选为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戴朝阳: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任传媒实验室负责人期间,戴朝阳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中尽职尽责,按质按量完成。与同事一起创办了校园网络电视台———东海视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目前他正与有关领导和老师一起为完善“东海视界”实践平台和开拍室内剧作准备。他积极参加广播电视实践,参与了电视台和电台的编播工作,为电台作策划工作,2006年还为菲律宾华语电台进行整体规划。
  戴朝阳注重通过学习和科研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内容与方法并重的原则,每节课都制作课件,结合录音和录像进行教学。课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2005年至2006年作为汉语教学志愿者带队教师到菲律宾工作10个月。工作中能以祖国利益为重,严格要求自己和所带的志愿者。曾深入到菲律宾各地的学校了解并指导志愿者的工作,使汉语教学工作顺利完成。2006年5月获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颁发的“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荣誉证书”。
2008年,陈超淼承担动画专业调研、申报及筹建的所有工作,2009年动画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审批,成为我省第一个动画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作为专业负责人,陈超淼认真负责组建动画专业教学实验室、研发中心,带领专业老师修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使学科专业建设步入正轨。筹建动漫研发中心,牵头与福建南威软件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双方合作项目《数字动画长卷重视古刺桐大港可视化工程》获市发改委立项。
  陈超淼的动画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及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最佳编导提名奖。他同泉州电视台合作的“阿歪演公益”公益动画短片系列之“醉驾篇”,已于2010年7月6日开始在泉州电视台第一套上播映;2009年他参加永春县政府主办的“永春白鹤拳”动漫形象征集大赛,在上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最后中标且被采纳,美术与设计学院动漫研发中心也因此获得该动漫形象产品周边开发设计优先权。利用课外时间,陈超淼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种专业赛事,2007-2010年间他曾多次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市级及校级的创意设计竞赛并获奖。
黄莉娜长期担任英语教学工作,专业基础扎实,经验丰富,治学严谨。作为大学英语教学部的专业主任,工作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几年来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所授班级的四级通过率均在全校前三名内。
  黄莉娜多年来一直承担四个本科班每周16节及2节校选课的教学任务。在从事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黄莉娜不忘提高科研水平,几年来她参加了四本教材及练习册的编写。2005年,以她为课程组负责人的《大学英语》课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2006年,黄莉娜作为团队带头人带领“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学团队”成为我校首批获准的五个教学团队之一。黄莉娜长期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与学生打成一片,对其所教过的学生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的表现都能做到心中有“谱”。在学生心目中,黄莉娜是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学生心里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和她说,与学生关系亦师亦友。
担任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期间,积极发挥共产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和工作实践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经济发展与家庭伦理》一书由厦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09年11月)。
  作为学院工会主席,王秀华关心教职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能够帮助解决的尽量帮助解决,不能帮助解决的,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使之得到及时的解决。通过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外地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更加安心地工作。
  针对大学生中贫困生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的问题,王秀华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做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疏导工作。2010年被评为校园十大“我最喜爱的老师”。作为学院政工干部队伍的带头人,她充分发挥政工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理论研究,2009年至2010年,获得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支部立项5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黄莉娜: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王秀华:工会常务副主席
陈超淼: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