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让爱的雨露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雨露”爱心支教团暑期支教行动纪实


  2010年7月,由我校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六所高校优秀大学生共同组成的“雨露”爱心支教团度过了让他们永远难忘的暑假。他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途经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三省一市,最终在贵州省仁怀市九仑镇九仑中学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教活动。在志愿服务成为文明主题时代背景下,我校学子正是通过无私奉献,勇于实践的实际行动展示着他们心怀天下,情系山区,感恩社会的文明风尚。翻山越岭:为山里孩子点燃知识之灯7月24日,支教团的22名成员在湖北大学郭劲松副教授的指示下进行了专业培训。7月26日,在队长张玉的带领下队员们从武汉出发,经过三天两夜的颠簸,于7月29日到达贵州省仁怀市九仑镇九仑中学,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经过一天的短暂休整和安排,队员们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宣传招生,炎炎烈日下,翻山越岭,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先后共有4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了学习班。8月1日,学校正式开课。
  工管083的李月玲介绍说:“每天早上,6点钟我们就起床,打扫完办公室、吃过早饭后就开始备课。中午只有一个小时,所以大家都没有时间午休,吃饭也是轮流分批进行。因为菜少,大家每次都尽量少夹菜。下午放学后,大家会和学生交流一天的学习或是拉拉家常,以促进师生感情。晚上8点再开会总结,一直要忙到十一点以后才能休息。虽然很累,但一想到那四百双求知的眼神,那些眼神后支持我们的群众,大家心里就感到非常充实、非常快乐。”
  支教团注重素质教育在山区的推广,着力于培养孩子们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爱,激发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特别是对大山之外世界的憧憬。并组织如演讲比赛、家访、图书角、互动游戏等活动,努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帮助他们走出深山。
  如沐春风:强烈触动了我校师生9月14日,我校支教团成员在暑假实践报告大会上接受了校领导的颁奖。在了解了我校支教学生的真实事迹后,我校师生都不禁为之感动、自豪。
  投资本101班的陈策同学动情地说:“以前我只是在报纸杂志上看到关于支教方面的报导。今天,就在我的身边,我第一次如此强烈的感受到他们的善良和伟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努力向他们学习,与人为善,尽我所能帮助别人。”
  税务0932班的魏俊同学也深有感触地说道:“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对他们深感敬佩。他们播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希望和爱。听了他们的事迹后,我也非常期望能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把知识、希望和爱带给山里的孩子。”
  在暑期实践报告大会的结束词中,工商学院院长李氏宗教授语重心长寄语同学们向支教学生学习,常怀感恩之心,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知识,回馈社会,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善良的心,总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激发更多同样善良的心同频率跳动。支教团的行动仅为一面镜子,它反射的光照亮了山里孩子的心,也照亮了我们的。
  扬帆起航:让施助者与受助者明确了人生航向由于交通、经济等条件的影响,当地老百姓负担比较大,大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读书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的留守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孩子是一个人在家,他们缺少关爱,平时性格都比较孤僻,支教团的到来使他们又重新活泼开朗起来。
  七年级的关超同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12岁的他一个人住,生活全靠自理。每天上学,他都要走一个小时左右的崎岖山路。小小的他,早早的就开始承担生活的重担,个中辛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和他同班的刘秋 ,父母离异,父亲外出后就一直杳无音讯,他只能和姥姥相依为命。长期缺乏父母疼爱的她把亲切的老师们当成自己的妈妈。李月玲回忆说:“在我们走的那天,她在楼梯间紧搂着我的脖子,对我说‘老师,你就像我的妈妈。’当时我的心里幸福得无以言表。”
  就在支教团悄悄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时,出乎意料的,同学们自发组织了送别队伍,早就在教学楼前集合。他们轮着帮老师们提行李,很多学生还送来了礼物和字条。上午11:00,九仑镇的街道上挤满了学生,他们和老师一一拥抱,师生们相拥而泣。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8月16日,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结束了,但支教团成员都觉得不虚此行。因为他们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温暖、感恩和梦想。而对于他们自己,也经历了一次全新的洗礼,坚定了自己的方向,明确了奋斗的意义。
  我校学生的支教活动是我校人才培养的新成果,再一次深刻体现了我校“崇真尚美”的精神风貌。这样的活动在校园里树立了新的风尚,为纺大校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学通社东湖记者曾令勋 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