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你的修养也“隐身”
室友最近有了这样的一个困惑:“QQ上的好友亮着的头像越来越少了,在线的人却很多,为什么大家都隐身了呢?”隐身以及性质类似的匿名,成为越来越多网民的选择。在网络上,他们可以肆意地说一些现实中不敢说的话,做一些现实中不敢做的事,没有了道德的制约,他们的修养也渐渐地“隐身”了。
“看帖不回帖,小心鬼缠身”、“不是人是畜生”在网络上看到诸如此类让人胆颤的语言暴力充斥着整个网络。一些所谓的“网络勇士”叫嚣着“看到不平事,就应该用暴力的语言来谴责暴力的行为,骂的猛,骂的有创意才能以暴制暴!”
其实不然,如果不是在网络匿名的情况下,有谁还敢如此肆无忌惮地骂吗?我相信答案是否定的。在网络语言暴力愈演愈烈的背后,我看到的是用污言秽语和谩骂以发泄私愤,是人们内心的软弱,是社会的浮躁。
现实中,我们文明礼让、谦虚谨慎,力争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现代人。网络尽管是一个虚拟世界,但它仍然是时代文明的象征。做文明的现代人,别让你的道德修养也“隐身”不见。 (吴亚楠)小心网络诈骗网络时代的信息能进行快速、广泛地传播,传播速度和范围要比传统媒体快千倍、万倍,网络诈骗的手段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盗用他人帐号散布虚假信息、传播谣言,强制下载、强制收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学小王在淘宝上认识一个人说,只要50元钱,就能享受一年的黄钻加会员,她抱着侥幸心理交了钱,结果几天后发现自己受骗了。
姐姐的QQ帐号被他人盗用,盗用者假冒姐姐名义给舅舅发信息:“爸爸,我出车祸在医院,赶紧打钱给我。”,舅舅打电话给姐姐,姐姐好端端的在学校;妈妈打电话来说“四川广元柑橘生蛆”,后来被证实这是假新闻,各地方橘农损失惨重。
网络诈骗往往是抓住了有些网民唯利是图的心理,面对如此海量的网络信息,我们怎样才能“百毒不侵”,最根本的就是不要贪图蝇头小利。在收到来源不明短信后,一定要认真核实短信的真实性再做决定。 (徐力维)远离“暴力网游”“太刺激了!好玩,有成就感!”多数“游民”同学经常这样赞叹“暴力网游”。“玩玩可以放松心情,而且刀光剑影确实太吸引人了。比如,穿越火线、致命格斗、魔兽世界、龙之谷……”大一新生小杨聊起此类游戏如数家珍。“暴力网游”,以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血腥、逼真的打杀场面刺激游戏者的感官,目前,网络游戏的暴力程度还在不断升级,攻击性不断提高。
暴力网游沉迷过深的同学多行为孤僻、情绪不稳,与他人冲突较多,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性格发展。网络上打打杀杀的随意性更会模糊他们的法律观念,盲目追求自我标榜。近日一则社会新闻触目惊心:19岁青年戴某长期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杀人后上传裸尸照。当问及此举的原因,一句“为了炫耀结果”让记者深吸了一口气。越来越多的同学沉浸在虚幻的暴力网游之中,鲜红、凝重的血滴在他们眼里就是仅仅点击一下就可随时删除的符号,网络暴力游戏已侵蚀着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心灵,无论是建议学校关闭游戏还是家长严加管教,都不能根治此病。我们应该树立健全人格,增强自制力、自控力,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彻底远离“暴力网游”,而不是让自己被网络所控制。 (姜雯雯)人肉搜索,当心侵犯他人权利2008年初,北京女白领因丈夫出轨而跳楼自杀,其夫王菲遭遇网友“人肉搜索”,个人信息被公开于网络,生活受到干扰。王菲无助之下,起诉该网站。这是我国法院第一次受理此类网络违法案件。
“人肉搜索”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公民行使监督权、批评权的体现,网民将涉嫌违法、违纪或者道德上存在严重问题的人或事件公布在网上,由网民们自行评判。如果此举行使得当,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但是,如果这种监督与批评过当,就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将当事人的相关隐私肆无忌惮地公布于网上,并且往往伴随着网上、网下对于当事人的辱骂,让网络充满了“语言暴力”。
“人肉搜索”的问题并不是“语言暴力”这么简单,它涉及舆论监督与公民名誉权、隐私权的冲突,已经引起了法律专家的广泛关注,法院受理的此类案件也不胜枚举。所以,“人肉搜索”前,请你务必三思而后行。(孟畇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