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基层文明单位七期优秀建设项目
基于和谐理念的党政办科室文化建设


  党政办公室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学校党政工作正常运转和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内外的枢纽。对外代表学校处理各类党政事务,对内负责党政部门事务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实施、督办落实、公文管理、政务信息等工作。自1994年学校更名以来,党政办公室经历了几次分合变迁。1997年8月,学校在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的基础上增设了行政办公室。1999年12月,三办合一,组建新的学校办公室。2006年1月,学校办公室更名为党政办公室。当前,党政办公室有工作人员35人,下设秘书科、综合科、政务科、信息与督办科,校友办与党政办合署办公。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党政办公室结合自身服务定位和发展要求,提出了“树品牌、争一流、创先进、促文明”的工作理念和“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管理高效、服务到位”的工作方针,在提升办公室整体工作能力的同时,打造了和谐的办公室文化氛围。这种文化集中表现为“一个意识、两种能力、三把尺度”。“一个意识”即服务意识,扩展为服务学校大局的意识、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意识和全面服务师生的意识;“两种能力”指的是能统揽全局的能力和能深入具体工作的能力;“三把尺度”具体是指对学校中心工作和重大事件的参与度、贡献度和显示度。
  在党政办公室扁平化管理模式下,这种和谐理念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关注“党政办”、“科室”、“个人”三者之间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既包括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又涵盖了个体或整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既表现在个体对整体的贡献度,又体现在整体对个体的培育度;既追求整体效能的提升,更关注个体的科学发展与成长。项目把文明项目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办公室自身建设与发展、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继续深化学习型支部、效能型团队、和谐型组织建设,不断丰富以“能力提升、规范化建设、建家工程”为核心内容的党政办公室科室文化建设的“三大工程”内涵。
  一、以学习型支部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学校第四轮机构调整的深入,按照学校机关党委“学习型支部”建设目标,党政办公室着力提升“保中心、保重点、保运转”的能力,努力拓宽视野,主动思考问题,不断增强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能力,大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党政办公室集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政策理论水平、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把学习意识的培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放在科室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打造学习的长效机制,力求实效。针对党政办科室成员党员比例高、年轻人比例高、学习要求高的“三高”特点,考虑到各科室日常工作量大、事务繁杂,党政办各科室以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以工作研讨与学习讲座相结合,以理论学习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多形式广泛开展学习活动。鼓励科室成员撰写报告、发表文章、申报课题、进修学位,以此提高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政办公室形成了以主任办公会和科室内部会议两级工作总结机制。这不仅为及时改进办公室工作流程,修订相关制度积累了日常素材,更为党政办内部科室之间、党政办公室与其他单位之间更加顺畅、和谐地开展工作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项目实施以来,各科室结合工作实际印发管理制度、保密知识、信息公开等专题学习材料15种,并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编辑出版学校年鉴2部,申报各类课题7个,发表文章10余篇;成员学历水平不断提高,1人获硕士学位,3人获得博士学位,7人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
  (二)系统挖掘办公室学习资源,打造全方位学习平台,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各科室发挥自身业务专长,凝练科室特色文化标识,打造“每科一讲”文化品牌,面向党政办全体或办公室系统开展业务专题讲座,既提高了科室业务水平,又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了办公室人员的主动思考、勇于创新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业务人才做了有益探索。依托对学校中心工作和重要活动的广泛参与性,在学校各项重大决策之前和重要活动结束之后,党政办公室要进行专题调研或召开专题总结会,牵头形成总结材料和总结报告。一方面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与此同时可以形成档案资料,指导今后工作。特别是一些调研报告不仅达到了督办效果,还对学校科学决策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
  项目实施以来,已在党政办内部开展了机要保密讲座、PPT课件制作讲座、公文处理讲座、接待礼仪讲座、健康保健讲座、年鉴编辑讲座6场次,为学校新任科级干部进行公文培训1次,面向学生进行公文写作培训2场次,为全校办公室主任开展公文及接待培训2场次,培训形式和内容广受好评。梳理形成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迎评材料汇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习实践活动材料汇编》、《哈尔滨工程大学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工作预案》等专题专项总结材料10余册。
  (三)以学习活动为契机,切实把个人成长与办公室整体能力提升有机融合。强调“一点一面”,打造科室(个人)的优秀点和独特性,用“点”的优秀带动整体“面”的提升。开发个人的独特性、形成优秀点,强化核心业务能力,打造特色、提升水平,力争做到办公室的每一个成员都拥有自己的“绝活”,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人人有特点,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凝练出了“六度”理念,强调“高度决定视野、角度决定思维、力度决定当前、气度成就未来、态度决定一切、尺度把握人生”,以此为行为导向,不断提高办公室成员的个人素质和修养。
  二、以科室效能建设为根本,广泛开展“规范化建设工程”
  为更好服务于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求,进一步增强集体行政效能,党政办公室从提高团队协同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两方面着手,在规范化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创新,实施了“规范化工程”,建设高效能团队。
  (一)发扬“大事必作于细,难事必作于易”的好作风,通过科学管理,建设标准化工作流程。修订了《党政办公室工作手册》,会务管理、公务接待、文件流转、公文处理、校印使用、年鉴编撰、车队管理、信访接待等主要业务工作均已建立起科学的流程化管理模式,追求“无声化”、力求“零差错”。修订了《党政办公室程序手册》,按校历时间节点旅顺年内学校主要常规工作,对各项工作的要点、程序及注意事项做清晰说明;对重大及专项活动流程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重要接待、专题会议、大型会议、检查迎评、突发事件处理程序规范。修订了《秘书科职能手册》,尝试推进科室职能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建设。《党政办公室工作手册》、《党政办公室程序手册》和《科室职能手册》的完善,同时对新晋人员快速适应岗位、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二)依托重大活动,组建“项目团队”,提升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在第33届ACM/ICPC大会、研究生教育优秀迎评、学习实践活动暨党建创优迎评工作等学校的重大活动中,党政办公室结合活动实际,根据业务分工,从各科室抽调人员组建“项目团队”。在历次重大活动中,党政办公室工作组织有力、高效有序,受到学校领导及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在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既实现了党政办“保运转”基本职能,又能够全面锻炼队伍。这种“项目团队”模式也逐渐渗透到党政办公室负责的日常工作中,顺利高效的开展工作,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比如成立了“办公自动化推进小组”、“年鉴编撰工作小组”、“全校综合办公室主任培训会筹委会”、“学校纪念品开发小组”等项目化团队,高质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三)统筹校内外、系统内外优势资源,打造办公室特色共享平台。各科室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科室文化特色,汇集了一批日常工作所需的特色资源:学校会议室、校园平面图等校园基本信息库,哈市接待宾馆酒店信息库、公文写作与处理学习材料库等等。以此为契机,建立起全校办公室工作人员网络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创刊《哈尔滨工程大学办公室工作简报》,面向学校发放,获得全校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好评。创刊《高教动态》,为校领导提供全高教信息,现已出版49期。创刊《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专报》,面向上级机关和全国兄弟高校发放,现已出版3期。
  近一年来,党政办公室起草报告、总结、规章制度、汇报材料百余万字,组织接待上级领导机关、军方、兄弟院校、各大企业集团等部门领导来宾来校调研考察、访问交流等60多个团组,接待重要来宾近千人次;出版《昨日要事》80余期,处理上级来文、校内文件1800余件,邮寄学生档案、机要件7000余件,各类文件、合同、证书等用印次数累计上万次,接待信访人员累计百余次,回复校长信箱200余条,信访协调办结率90%。这些工作的顺利和高效开展,和办公室“规范化建设工程”是密不可分的。
  三、以和谐型组织建设为目标,倾力打造“建家工程”
  “倾心事业,忘我工作;吃苦耐劳,勇挑重担”是党政办公室多年来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全体成员勤奋工作的真实写照。学校发展的重大活动中,党政办始终冲锋在最前沿,用实际行动和工作实绩回报学校给予的信任。办公室牵头或参与了学校所有改革和发展的大事,培养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攻坚团队。“建家工程”是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重点,以树风正人为根本途径,进一步强化整体意识和协作意识,以此推动和谐型组织的建设。
  (一)针对办公室人员流动性相对较高的情况,办公室充分做好科室内部传帮带工作。在学校第四轮机构改革中,党政办公室对内部分工进行了调整,组建了信息与督办科,新进工作人员4名,其中3名同志来自基层单位,缺乏机关工作经验。为使新同志尽快熟悉环境和工作,老同志经常和新同志一起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并主动向新同志传授工作经验,及时指导工作。工作中一名或者多名老同志带新同志开展工作,使新同志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角色转变,参与到ACM/ICPC全球总决赛、“党建创优工程”评估等学校重要工作中,“零差错”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
  (二)完善党政办公室各类组织机构建设,不断拓展“建家”形式,丰富“建家”内涵。依托党支部和工会小组,开展“生日送温暖”、“主题联谊”、“专题阅读”等项目,组织乒乓球、羽毛球、交谊舞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设立了图书资料室,推出《党政办公室必读书目》,定期丰富推荐书目,2010年重点推荐《读点经典》系列丛书。凝练科室文化精髓,房间内悬挂彰显科室特色诗句,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警醒作用。各科室经过各类校级大型活动的长期磨练,不同科室成员配合默契、互相扶持、主动补位,承担了大量的临时性工作。这与实施“建家工程”所形成的工作上互相补位、生活中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促进的办公室和谐文化氛围不可分。
  项目实施以来,办公室结合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办公室科室和谐文化内涵,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先进集体”,5人获得先进个人称号;获得2009年安全工作重点部位表彰,1人获得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得“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迎评促建”先进集体,12人获得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得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1人获得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年会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年会论文一等奖;13人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得2010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项;1人参与省级教改重点课题;1人获得党建工作创新计划第四期立项一项。
  创建文明单位是一项与时俱进的长期性工作,党政办公室在坚持取得进步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争做先锋、勇挑重担、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促进单位文明,为构建和谐校园,为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