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心 得 与 断 想
●社会科学系主任 赵新亭


  摘几则心仪之佳文,记几条阅读之心得,采几缕思考之片断。虽难登大雅之堂(文摘除外),却也敝帚自珍:不求玉堂金马登高第,但愿高山流水遇知音。若能博得赞许者会心一笑、反对者嗤之以鼻、思索者眉头一皱,便是笔者莫大的快慰。
  一个伟大民族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心灵。中华民族在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需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这一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精神大厦的支撑。
  要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有一个有着共同理想、共同文化、共同价值观,并共同奋斗的团队。
  大学是一个提供理想主义精神的场所,它表现在:1、对于伟大文明传统的继承;2、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研究;3、对于个人品质的完善。现代大学的模式,应该向学生灌输理想与精神气质,理解世界的方式,而非一种技能。学生应该普遍把大学视为他们生命的重生,因为这里的思想使他们激动,这里成为他们永恒的精神故乡。专业知识没有什么了不起。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新将会越来越快。也许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就已经过时了。学生在大学中所感受到的、经受到的气氛,那才是让他终身受益的东西。大学应该教会学生:首先是如何做人,其次是如何思考,再次才是知识技能。
  价值观给个体选择以方向,世界观给每一个个体以方位感,给个体一个时空的定点。(在此坐标、参照系下,每个人既有前行的目标。又能找到自己的时空定位。)这二者都是社会安定的根本因素。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其意识形态应该提供两种职能:它所提倡的应该的观念、规则是大多数社会成员所遵循的,做出选择的时候的指引;它所提供的世界观给人以方位感,这样人心才能安定,人心安定才能社会有序。因此,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一方面要体现出一定高度,即超越性;一方面要体现某种厚度,不要把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强加于人。
  于丹的《<论语>心得》不是注疏式、考据式的,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是通过她对《论语》阅读与理解,或者可以说是她借助于《论语》,来传播一种以自省自励的态度修身、以平和仁爱的心态待人、以乐观积极和中庸(中庸的思想是恰到好处,是适度。)适度的态度处世的人生哲理;宣扬一种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整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弘扬一种博大、宏大、仁爱、宽容……的处世之道;达到那种“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着行为的拓展)的人格理想境界。于丹与那些批评者(摒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成分)区别是思想者与学究的区别。
  《论语》对于于丹来说,不再是一种职业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是否应该问一下,我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是什么?是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支撑着我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为我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导航?
  在物欲、情欲、权欲横流的当下,我们用什么来构建和维护真善美的精神家园,进而使真善美从主观愿望变为客观存在,从理想走向现实。
  如果我们不先从各自的内心培育一块真善美的圣洁的绿地,那么,现实中的真善美将永远只能是一种美丽的幻想。
  不怨天尤人,不怨声载道,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每个人身边都是一片净土,理想就会成为现实,尘世就是天堂。
  人生最求:返璞归真的人格理想,身心愉悦的生活方式,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这都是非物质的、不可量化的。
  透视社会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文化。借用康德对于知识划分的理论:技术是感性的,制度是知性的,文化是理性的。借用马克斯·韦伯对于理性划分的理论:技术、制度属于工具理性的范畴,文化属于价值理性的范畴。借用中国传统理论:技术、制度是形而下的“器”,文化是形而上的“道”。
  技术、制度是重要的,但文化更为重要。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更应该强调这一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的思维指向往往指向经济效益,多数人成为经济人,他们对物欲、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趋之若鹜。诚然,经济实体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个人追求物质幸福的最大化都是正当的、合理的。但是,物欲往往会使人的理性迷失。在这一时期,人们更应该超越工具理性的层面,进入到价值理性和终极关怀的哲思层次上进行思考。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人在此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我们不能坚守这一阵地的话,整个社会的理性迷失将是不可避免。若如此,这一时期便有可能从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始,却以社会的迷失与畸形发展为终结。
  和谐的三个层次:天人,人人,个人。懂得规律,就有了个人和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应该按照规律走,顺着规律就可以和谐。规律就是大的趋势,向真、善、美发展。
  一个政党最大的问题是对问题缺乏清醒的意识。一个民族最大的忧患是没有忧患意识。
  当一个组织把人当牛使的时候,他偏要做人。当一个组织把人当人看,关心爱护他时,他又可能具备了黄牛的精神。
  我们能以一种学术宽容的心态对待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为什么不能用同一种心态对待为我们的国家、民族提供精神支撑,为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提升提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呢?
  波普尔认为,任何理论都具有自我相关性,即都是有欠缺的,它既可证实,亦可证伪的。因此,我们对此既不能因其可证实而爱屋及乌、忽视缺陷,也不能因其可证伪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对一个体系的整体定性一定要慎重,一定需要更多的理性精神,更加全面的态度,更加平和的心态,更多的宽容之心。对一个人的整体定性亦当如是。
  软实力是与国家经济、军事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20世纪90年代提出。它指的是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念的感召力和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等所谓的软要素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社会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回忆。人活着的时候,生活在回忆城之中,各自承担着自己生命中应该承担的责任。生命终止后,一切都不存在。可见,生命有一半是为责任而存在。
  ———余秋雨 (下转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