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眼中的我校研究生教育
编者按:11月22日至24日,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专家组一行对我校研究生教育进行了质量评估,专家们通过听取领导汇报、参加研究生开题报告会和进教室听课,考察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活条件及创新基地等,对我校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把脉会诊,那么,在专家教授们的眼中,我校研究生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记者在专家们考察的空隙间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着简短的采访。现将专家们对我校师生及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印象和评价采撷于此,以飨读者。
徐伟:你们学校的学生都很不错
从文学院的影视鉴赏室走出来,湖南省教育厅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徐伟一边和刚刚在研究生座谈会上特别活跃的一名研究生聊天,一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徐主任告诉记者:
“你们学校的学生都很不错,都很乖,热爱学习,也热爱学校。只是希望能够更大胆、积极地表现自己,多与专家交流,这样才会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才会更优秀。”亲切的笑容,温和的话语,向一股股暖流温暖着记者和一旁的研究生。
出于与记者的同乡及校友关系,徐主任还询问了记者的志向、对学校环境的看法。她还说:“虽然学校面积不大,没有一些大城市的五光十色,但是很安静,很适合学习。”徐主任还说:“我看了你们写的中科院院士来你们学校的通讯,写得非常好。”“你们这些小记者也不错,都很勤奋,看得出你们学校的同学都很勤奋好学。”徐伟主任如是说。(罗荫)
周益春:研究生培养很有特色
在11月23日下午的汇报会开始前,专家组副组长、湘潭大学副校长周益春教授就在在讲话中盛赞我校“办学经验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称我校不仅在知识文化方面造诣深厚,其精神内核更富魅力。”
周教授是一名物理学专家。当他在物信学院功能材料制备与器件集成基地实验室考察完之后,周教授颇有感慨,他告诉记者:“吉首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很有地方特色,也希望能坚持这样的特色,因为越是民族的、湘西的,就越是世界的。”(曹楠)
王瑞辉:设备的利用率被发挥到了极致
11月23日,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小组的专家们行程紧凑,一路上步履匆匆,记者好不容易逮到了个专家们参观完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去就餐的缝隙,简短的采访了专家组成员、中南林业科学大学研究生处书记王瑞辉教授。
被问及第一次来到吉首大学,最深的感触时,王教授说道“这所学校朴素淡雅,很适合搞研究”。谈及刚刚参观完的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实验室,作为植物栽培方面的知名专家的王教授补充说道“实验室设备齐全,参观时看到他们对设备的使用与登记都井然有序,同学们都有很高的研究热情,设备的利用率被他们发挥到了极致。”(傅凤)
刘少军:我对吉首大学怀有很深的敬意
“我对吉首大学怀有很深的敬意,老师和学生交流、实践比较多。”在谈到吉首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时,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少军教授在11月23日下午举行的研究生座谈会上如是说。
“很早之前就知道吉首大学,它的布局非常好,特色比较对路,很有发展前景。”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刘教授说到我校时已经可以侃侃而谈,“吉首大学走的路,一是先走特色路;二是规划比较好,向综合发展,以学科为龙头。学科选好了,发展肯定就可以不错了。”
参观了吉首大学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后,刘教授谈到:“高校有三个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于吉大的硬件设施,进行人才培养绝对是没问题。科学研究方面就是无止境了。社会服务方面,吉大立足湘西,进行地方性服务,做得很好。”
与记者分手时,刘教授想到座谈会上他眼中那群爱学校的孩子们,对于他们,刘教授既给了较高的赞扬,也提出了一些希望,“吉首大学的研究生很努力,学习积极性很高,希望他们有‘更开放的姿态,更广阔的视野,更高的目标’,做得更好。”(王乐伟 徐淑媛)
贺建华:老师都很敬业,学生也很热情
“来到吉首大学也有两天了,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吉首大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里,老师都很敬业,学生也很热情。”当被问及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印象时,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贺建华教授如是说。他还告诉记者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有很多优点,比如,老师多,学生相对较少,学生较容易与老师进行交流,学生的直接获益就比较多等等。
“由于吉首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规模跟专业都还有限,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扩大规模。”贺教授同时也指出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不足与需要改进之处。
贺教授还说,像吉首大学这样在山区办学还是有优势的,如生态、民俗方面都能获取丰富的资源,相信在这次质量评估之后,吉首大学一定会像展翅的雄鹰一样蓬勃发展,展现美好的明天。(赵晨晨)
周珞晶:这是一位不错的老师
今天在田茂军教授的《民间文艺学》课堂上,多了一位“学生”,她是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周珞晶教授,理科出身的周珞晶教授一直以来都对民俗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下课铃一响,周珞晶教授就连忙拉住田茂军教授,并谦虚地询问着有关湘西赶尸的内容。随后,田教授详细地解释了湘西的赶尸现象,并对周教授说:“现在有许多人对湘西的认知都是错误的,一味强化赶尸等内容,不仅妖魔化了湘西也影响了湘西的形象”。周教授对于这个观点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在接受采访时,周珞晶教授对记者坦露这堂课让她对湘西有了非常深的印象,受益匪浅。当提到她对田教授的授课有何看法时,周珞晶教授连连称赞:“这是一位不错的老师”。(董颖)
陈迪红:吉首大学很精致,很有灵气
在创新论坛结束的间隙,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副院长陈迪红教授步履匆匆,正赶去教学点听课。记者抓住这个机会,加快了步伐紧跟上去对他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民族!”这位儒雅率性、戴着眼镜的陈教授说这是我校人才培养给他的最深刻的印象。“立足本地特色,吉首大学的办学带有的本土情怀要继续做好,力争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形成自己的、被社会认可的品牌。”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作为分论坛的主题,作为拥有特殊历史背景的湘西,陈教授认为我们不应仅站在横向的角度来理解贫困,因为发展是相对的、无界的。他语重心长呼吁“多元文化和本土特色要我们去挖掘,这一时代赋予的课题研究不应被忽视。”
“我是第一次来吉首大学,觉得很有灵气。我非常喜欢这所青山绿水中的大学,站在齐鲁大楼面朝风雨湖放眼望去,觉得这所学校很精致,尤其远离了大都市的喧嚣,宁静的氛围很适合沉心做学问;硬件设施很全面,学生们要多去图书馆,要多看书,好好积累。”(王绵 丁兰琼)
廖湘阳:同学们的选题让我印象深刻
场外寒风凛冽,凉风嗖嗖地从指间滑过。可此时场内却正好相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历史与文化学院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开题报告会如期举行,老师们正在对上一位同学的开题报告进行点评。在各位老师讲得热火朝天之时,一位坐在一旁听取报告并仔细记录的老师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是那样的安静,却又是那么的认真。一场报告会下来,并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一直在全神贯注地听着。
散会后,笔者忍不住上前和那位老师做了一个简短的交流。原来他是来自湘潭大学高教所的所长廖湘阳教授。当问到报告会时,廖所长说道:“同学们的选题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充分利用了身边的资源,将自己的专业研究与学校周边地域的民族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提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选题。这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周丹)
廖湘阳:“他是真正的体育文化人”
没有讲台,没有课本。一个遥控器,一身整洁朴素的着装便将这个老师给定格了。他就是来自我校体育科学学院的龙佩林教授。
台上,龙教授讲得神采飞扬。台下,学生无不认真听课、仔细记录,教室里不时还会传来阵阵欢笑声。就连临时来访听课的湘潭大学高教所所长廖湘阳也被龙教授的授课方式所吸引,坐在一旁仔细听讲,并时不时与身边的邹累和刘少英教授进行交流。
“龙老师的课值得一听,他的幽默风趣在授课期间展露无遗。”问及对老师的应像时,廖教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龙老师的课生动、形象之余,又不乏深刻。特别是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把整个课堂的氛围弄得很活跃。我还一直以为他专职教文化课,可没想到他竟然是体育学的老师,是个体育人。所以在欣赏之余,我感到很惊讶。作为一位体育学老师能把文化课上得如此有深度,足以证明龙老师的优秀。他才是真正的体育文化人。”(周丹)
刘少军:有些学科很有特色,但仍有些学科不够突出
11月23日上午,刘少教授听完陈上老师给化学化工学院10级研究生讲授的专业英语课程之后对记者说:“吉首大学的老师上课很认真,而且水平也够。”
随后,刘教授又参加了在历史与文化学院和资环学院举办的09级民族学、09级生态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之后,刘教授充分肯定了我校在研究生教育上的努力与成果,在他的眼中,“吉首大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比较重视研究生教育,课题和科研做的都比较好。”对于我校的的研究生教育,刘教授建言道:“吉首大学的有些学科很有特色,但仍有些学科不够突出,在研究生教育中培养方案很重要,这一点吉首大学可以借鉴一下兄弟院校的培养体系,做出属于自己的科学的教育体系,以便使学科建设日臻完善”。(王乐伟 胡小力)
刘柏炎:希望吉首大学将来能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省属综合性大学
田径场入口,两队礼仪小姐微笑动人;两排大鼓,“八”字排开,鼓声阵阵;田径场上,蹴球、舞龙、竹竿舞、踩高脚、武术表演精彩纷呈。在我校相关校级领导、院级领导的陪同下,评估专家们刚走进田径场就被各种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所吸引。一旁的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刘柏炎教授看得眼馋,在同学们的邀请下,他也登上高脚,慢慢迈开步伐,一步一步走了起来。和其他高脚上的专家相比,刘教授还算走得平稳!“我小时候玩过踩高脚,”刘柏炎老师说,“找回了童年的感觉!”
这是刘柏炎老师第二次来我校,“贵校不仅民族体育很有特色,其他方面都很有特色,希望吉首大学将来能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省属综合性大学!”他如是说。(陈硕夫)
本版照片张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