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强化“院系、教师、课程”三要素监控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编者按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充分调动院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教学质量意识,今年,学校将全面启动实施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教师课堂授课评价和课程建设等三方面工作,构建以“院系、教师、课程”三要素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估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通过此文对新的监控体系进行深入解读,以帮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该体系的内涵。您对该体系的设计实施有何意见、建议也欢迎来稿交流探讨。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立足之本,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历来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质量工程”,目的在于通过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今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此可见,提高教学质量将是今后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首要任务。
  学校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为契机,在全面总结多年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基础上,紧抓影响教学质量的“院系、教师、课程”三要素,强化对“院系、教师、课程”三要素的质量监控,逐步探索以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教师课堂授课评价和课程建设质量监控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强化院系教学质量监控意识,引导院系重视教学质量院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体,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单位。科学合理地构建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引导院系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监控,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重要保障。自 1990年起学校就实施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价制度,按指标体系对院系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规划纲要》精神和教学实际情况,学校依据科学性和公正性相结合、可行性和可比性相结合及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定院系工作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以 3个评价单元为核心的 23个评价指标,基本涵盖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力求做到公平合理、符合实际。评价指标包括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专业建设、教改研究和日常教学管理等主要内容。每年由学校职能部门提供各院系评价指标的数据内容,由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办公室汇同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对数据进行审核和处理,最终确定院系评价结果。
  院系教学工作评价结果全面反映了院系的教学工作状态,学校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院系年终业绩评价、教学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通过院系评价的牵引和导向作用,将逐渐强化院系的教学管理意识,使院系各个环节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管理目标更加明确,从而极大地调动院系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增强院系教学质量监控意识。
  二、强化教师课堂授课评价,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有效的教师课堂授课评价体系是引导教师投入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学校今年实施的教师课堂授课评价是以学生评教为基础,以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评价为主体,以专家评价为保障的涵盖教师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学生网上评教直接反映学生对教师课堂授课的满意度,是教师师德师风、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综合评价。院系评价由各院系依据学校的总体要求,自行制订并实施符合本单位特点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参与评教工作,给予授课教师必要的评价。专家听课评价由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实施,采取专家随机听课的方式进行,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校将综合学生、院系与机关职能部门、专家等三部分评价数据,确定每名授课教师的最终评价结果,教师课堂授课评价结果将做为教师职称评定、津贴发放、评优等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学校将以教师课堂授课结果为依据,对教学工作突出的教师进行较大范围表彰,进一步扩大奖励范围,增加奖励额度。通过教师课堂授课评价,旨在使各院系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教师更加倾心教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三、强化课程建设质量,优化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核心和重要基础。课程建设的质量监控,是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学校结合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实施,通过开展课程建设联系人制度,计划对基础教育课程平台中的必修课程,理工大类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全面建设。两委专家、院系资深教授和教学管理人员全面参与课程建设工作,对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基本环节全程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包括指导课程教学设计,优化课程体系,调整和修订教学大纲,指导课程备课环节,倡导课程小组集体备课,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倡和推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新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师授课环节,对新开课的教师开展岗前培训,并组织各个层面的试讲等。一个建设周期后,学校组织课程建设材料的评优和表彰,课程建设联系人的交流和学习,明确下一步工作计划。课程建设联系人工作的开展,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质量形成保障,对课程建设进行实时的监控,与教师教学评价相结合,将会有力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学校今后的一项长期工作之一。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的“院系、教师、课程”三要素监控机制涵盖了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但其它影响因素的监控机制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还将从多视角对评价指标的设立、评价的内容及评价的办法进行全方位深入研究,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与时俱进,真正做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