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部分教师在庆祝教师节新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编者按:教师如烛,师德如光。优良的学风教风是提高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深厚积淀,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校办学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让人敬仰的师德楷模。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采取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师德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全体教师表达节日的祝福。学校领导亲自前往教师家中和芜湖市各大医院亲切慰问部分老教授及住院教职工,广大同学也通过给老师写感谢信、赠贺卡、送献花等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9月10日,学校举办了庆祝教师节新教师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吴良仁在讲话中对年轻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年轻教师们一要勤于学习,强化自身;二要立德树人,言传身教;三要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不断提升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乐于奉献,为建设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校长王伦结合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学校未来建设发展目标,勉励新教职工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过好生活关、家庭关、教学关、科研关,努力成为未来学校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做一个受师生欢迎的优秀教师。校党委副书记余淑珍要求新教职工要以主人翁的姿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潜心教学、科研、管理,以实际行动和优秀业绩,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要求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落实责任,努力为年轻教师的健康成长、事业成功创造条件、做好服务。本报特摘发部分教师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以飧读者。
房玫(政法学院教师):今年,学校又增添了新的老师。这些年轻人朝气蓬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恩格斯是这样评价黑格尔哲学价值的。他说,“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就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一切思维和行动的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作为我们的思维和行动的一个结果,昨天无论是多么的辉煌,它已经是过去,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得要好好学习,踏实工作,天天向上,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我想表达一个期望、一个祝福:安徽师大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师德师风,期望大家努力夯实和提升浓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师德师风,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陈文忠(文学院教师):如何成为“学生满意”的教师?不断提升课堂的精神境界,既给学生以知识,更给学生以希望和理想,这是我从教三十多年来的追求,也是我的一点体会。一位大一新生曾向我提过一个严肃的问题:“陈老师,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请你以你的人生经历告诉我!”这个问题促使我思考中国大学和大学教师的使命。美国哲学家格里菲斯曾向新渡户稻造提过一严肃的个问题:你们国家里没有宗教教育,那么你们是怎样进行道德教育的呢?这个问题使新渡户难以忘怀,最终写下了《武士道》一书,阐述武士道在日本道德史上的地位和对国民道德精神产生的深远影响。中国同样没有宗教教育,中国怎样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人生启迪?这就是“大学”,这就是大学中的“教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华夏民族古老而富于生命力的文化传统,也是华夏民族长盛不衰的文化保证。无论什么时代,学生读大学,都是来寻求人生希望,实现人生理想的。大学教师既要授谋生之业,更要传新民之道,解人生之惑。而启迪学生的过程,也是升华先生的过程;教学相长,师生共勉,安徽师大就将永远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理想的校园。
吴玲(教科院教师):如何与学生互动?我觉得“多提问”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备课时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以问题为线索串起你的讲课内容,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以追随你步步深入的讲解。活跃课堂气氛的另一条途径是组织课堂讨论。讨论的主题可以是一个有争议的命题、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一个典型的案例,等等。讨论可以随机进行,也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有所准备。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90后。我们要尽量熟悉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喜好,这样就更易为他们所接受。大学的课程安排,通常一门课教师一周只授课一次。我们要把每周与学生的见面当成一次“约会”:精心准备、认真授课、积极交流,以使双方感情日益加深,让我们彼此“爱”上对方,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成效。
陈骁(文学院教师):作为和大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辅导员老师,更是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立足本职工作,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将大学期间所学所思带到工作中,引领学生在课堂中学知识、在活动中长能力、在实践中练才干,带领学生在“三个课堂”的全面培养下成才成功,真正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带路人、学习上的引领人、工作上的指导人、生活上的贴心人。作为高校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活到老,学到老。高校教师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重任。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成为不同时期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如何探索、创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想,只有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方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达到发展进步的目的。
王原(国旅学院教师):从学生到老师,如何实现从学到教的转变是我们新教师首先要面对的问题。通过暑期的培训,我们全面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法规等相关知识,为走上教学岗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也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向院系老师们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作为新入职的老师,我们会基于自己的专业特点,结合学院科研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主动融入学院科研团队,虚心请教,广泛交流,争取在新的科研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同时,我们也希望能成为师大的窗口,促进学院在相关科研领域上和各自原先科研团队的合作和交流,在更为开放和多元的平台上,开展科研工作。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