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大学人文教育应当注重传统文化还是时代特色


正方:大学人文教育应注重传统文化
首先,明确人文教育的概念。所谓人文教育,指提升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大学作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使人"成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人。
其次,要明确传统文化既不是僵硬的说教,也不是作茧自缚、盲目排外。"传"据《汉语大字典》解释为延续、传承、发展。"统"本义为丝的头绪,既是对前人的总结又是对后世的启发。传统文化是对已有文化不断发现、确立、更新、运用的过程。
第一,从大学人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关系来看,传统文化是大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追求仁义,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涵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所在。
第二,从传统文化特点来看,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守旧的、顽固的,不是死的。它本身就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是逐步形成、不断补充、完善成熟起来的,已经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优秀文化。
第三,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来看,二者是统一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传统文化为时代精神的产生做了深厚积淀,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不断更新的链条,时代精神必然是其中的一环;如果说传统文化是根,那么时代精神就是叶,叶落归根更见证了传统文化是起点也是终点,若没有传统文化的弘扬,时代精神以何突出?
第四,着眼现实,放眼未来,从大学人文教育的目的来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国家、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一打就垮。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问题。大学是国家发展的前沿阵地,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肩负着祖国建设的重任,如果连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都知之甚少或茫然无知,又如何担起重任呢?可见,大学人文教育应该注重传统文化。
反方:大学人文教育应注重时代特色
第一,人文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其要注重时代特色。人文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最终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社会创造财富。如果缺乏当代社会的认同感,统一何从谈起?倘若不注重你所处的时代背景,又何谈为社会创造财富呢?
第二,人文教育的对象决定了其要注重时代特色。大学教育的对象是当代大学生,任何教育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只能看作空中楼阁。只有从现实意义出发的教学才能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否则学生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厌倦,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从本辩题的两方面,传统文化和时代特色之间的关系继续论述这一观点。第一要搞清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反映民族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许多传统文化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意义不同,比如孔子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在当时被奉为圭臬,但是如今这句话是为人诟病的男权主义!不难看出,传统文化有其时代局限性。而反观时代特色,它的意思是对一定时期世界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特点的描述,它代表了发展潮流与方向,它能够直接指引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所以,事实证明,如果对传统文化的考量脱离了当今所处的时代背景,那么传统文化不能为我们带来任何功效,因为我们活在当下,而不是发黄的纸堆中!鉴于此,我方认为传统文化不应在大学人文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他应该服务于时代特色。
大学人文教育应该教给我们一种思想,一个符合这个时代的思想。 这个思想离我们并不遥远:与其要在故纸堆里寻找我们的指导思想的话,不如甩掉历史包袱,以广阔的心胸来看看世界,看一看是哪一种思想主宰着当今地球。
大学不是陈列馆,是推动社会进步新力量的摇篮,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人文教育着重突出时代特色,正是为传统的人文精神注入的新鲜血液,永葆其青春活力。综上所述,大学人文教育应该突出时代特色。(09体经1班 徐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