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晨在哈佛校园留影
2010年 3月的一天,公共卫生学院的袁晨和往常一样登陆电子邮箱,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 email映入眼帘:“亲爱的袁小姐,很高兴代表录取和学位委员会通知你,你已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录取……”
“低调是袁晨一贯的风格。”和她一个班级学习的许同学这样说。直到临近八月,还鲜有人知这个女孩已收到包括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在内的8所世界级名校的offer,最终选择以总统学者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做事安安静静的。”这是大家对她的评价;“她可是很有个性的。”熟悉她的同学这样评价。袁晨,一个文静瘦弱的女孩,却有着一种倔强和笃定,所有看似矛盾的评价,汇成四个字———静水流深。
踏实———让梦想照进现实直到今年年初,袁晨从没想过要申请哈佛。一方面,在她原有的印象中,那是只有清华、北大的学生才有资格问鼎的顶级学府;另一方面,她没有什么名校情结,在她看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有适量的资源和适度的自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直到申请截止日期的前一天,袁晨偶然遇见了卫生毒理系的夏彦恺老师,他关切的问起袁晨申请了哪些学校。听完她的回答,夏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很认真的对她说:“我觉得你完全可以申请哈佛,这几年我们学院的进步非常大,和耶鲁、UCLA这些学校开展了很多交流和合作。你要有自信。”这些话,给了袁晨不小的触动,于是,她彻夜赶工,在最后时刻递交了哈佛大学的申请材料。
在此之后,袁晨陆续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埃默里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但她迟迟没有决定,因为她心里还有一个留给梦想的角落,还在苦苦等待她最向往的两所学校———哈佛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录取结果。
当收到哈佛大学两位教授的面试邀请,袁晨的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第二反应是特别兴奋,她回想当时的感受说,“很奇怪,我一点也不紧张,一种前所未有的表达欲望强烈地驱使着我。”斟酌之后,她在电话和视频两种面试方式中选择了后者,为了一睹世界级专家的风采,也为了展现一个更完整更丰富更立体的南医学子的形象。从收到通知到面试,袁晨彻夜不眠的研读了两位教授发表的文章30余篇,对每一篇都认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建议。在此之前,她对两位 教 授 的 研 究 领域———传染病建模颇为陌生,但通过这几天的突击,她已对建模的核心思想和常用方法有了基本的把握和了解。“面试时,我没有一味的夸赞自己,而是坦率的承认了自己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的缺陷,表达了渴望不断完善自我的迫切要求。”也许正是这份对专业的钻研精神、对学术的踏实态度,给了两位面试教授深刻的印象,最终,袁晨获得了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总统学者奖学金。
笃定———勇敢追求想要的人生和同龄人一样,袁晨也是在不断的矛盾和选择中逐渐成长。
五年并不短暂,袁晨忘不了结束临床实习回到学校,开始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她还不知道她的兴趣究竟在哪里。虽然在此之前,她曾在王心如教授的教育部现代毒理实验室研究过拟除虫菊酯农药对大鼠精子动力学的影响;也曾参加过由喻荣斌教授主持的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甚至还发表过英文论文———但她还缺乏对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聆听了沈洪兵教授关于血浆miRNA表达与肺癌预后的讲座,使她认识到流行病学研究在病因探索中的重要地位,继而对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沈老师还推荐她自学了《现代流行病学》,教育她要用辩证的方法思考流行病学问题,不但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和方法,也要认识到这些理论和方法的不足之处,无意的点拨却让袁晨树立了坚定的追求。
刚进入大五那年,扑面而来的毕业选择逼仄得让人喘不过气,一向很有主见的袁晨,也曾在午夜里辗转反侧,为自己的前途忧虑。她清楚地记得刚踏入大学校门时,当她和别人说起本科毕业后要出国留学时那些诧异和怀疑的目光,让她几乎动摇。
“但我天生就是一个要强和不服输的人,一个越是卑微越要证明自己的人……”袁晨曾这样写到。最终,梦想战胜了忧虑,信念战胜了胆怯,果敢战胜了懦弱。这几年里,她刻苦的学习英语,高分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研究每个学校的专业特色,一遍遍改写申请材料;联系美国教授,发了数百封邮件。她没有为增加录取率而选择那些冷门学科,而是全部申请了她最感兴趣的流行病学专业。她的想法很简单:先拿到一个一般学校的录取,第二年再设法转学———她甚至做好了申请失败第二年从头再来的准备。幸运的是,老师们都很理解和关心,尤其是王心如教授,不但亲自为她撰写推荐信,更在百忙之中多次找她谈话,对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王校长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有志者事竞成,鼓励我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因为我有些瘦弱,每次在校园里遇见王校长,他都会关切的嘱咐我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一定要爱惜身体,加强锻炼,令我很感动。”
天道酬勤,当袁晨手捧哈佛大学这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时,内心充满了激动和感恩,的确,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最令她欣慰的是自己在大学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白费。
毕业之际,袁晨这样回顾自己的五年大学生活:“五年前,我觉得自己终于长大了,可以独立生活了;五年后,发现自己还很幼稚,也会经常想家。五年前,我们在江宁的新校区,憧憬着都市的繁华和便利;五年后,我们住在市中心,开始怀念江宁宿舍的宽敞和饭菜的实惠。五年前,我讨厌背书,考试前总要熬夜;五年后,最后一堂课结束,为什么我没有解脱的兴奋?五年前,我们形影不离,是最铁的死党;五年后,我们各奔东西,是永远的朋友。五年前,我以为我们有很长的路能一起走;五年后,我们终于走到下一个十字路口,微笑着说再会。五年前,我觉得恋爱就是两个人开心;五年后,我想爱情应该是一种责任,沉重而甜蜜。五年前,我的大学和我想象得太不一样;五年后,我为我是南医人而骄傲。五年前,我选择了一个自己不够了解的行业;五年后,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我与它的缘分和天赋。五年前,我不知道今天我在哪里;五年后,我依然猜不出下一个五年我的模样。五年前,我抱怨时光太慢,毕业是遥不可及的事;五年后,我希望时间慢点,再慢点,让我再听一次那些眼泪和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