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已部分结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发表论文143篇,获国家专利4项。”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叶中兴奋地说。
自2009年我校开始实施该项目,2009年度资助203名博士研究生,资助经费199.4万,今年资助302名,经费达285万,立项获批的博士研究生每人将得到6000-11000元的资助。
“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开创了自由探索和自主创新的科研活动新形式,形成了一批创新型科研人才和团队,培育了一批创新型科研项目和成果,提升了我校科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了博士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夏义堃介绍,获得项目资助的博士生有的发表了10篇论文,最少也有1篇。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周雄伟在国际权威期刊(EI、ISTP)及国内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篇,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生戚祖德有5篇论文全部在国外刊物发表。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以课题为导向的研究模式,也学会了团队合作的科研方式,更好地找准了研究方向。”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级博士生杜博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我作为负责人申请到的第一个项目,学校设立此项目为博士研究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良机。”
在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基金资助下,杜博顺利完成了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中一些重要学术问题的系统研究,在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并获得2项国家专利。通过“高光谱遥感影像的目标光谱提取、目标探测与定位研究”课题研究,他提出了数种代表性的高光谱影像处理方法,一些研究成果在军事探测、环境检测、城市规划以及农业估产、灾害评估等领域极具应用价值。戚祖德则完成了“双功能量子点在治疗癌症和活体成像研究”。
“2010年度博士生申请自主科研项目立项总体水平较高,大部分博士研究生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创新性强,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充实丰富,方案可行,涉及跨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前沿与学术热点问题,研究工作重点突出,基础性好。”评审专家高度评价。代表性项目有信息管理学院2007博士研究生周雄伟的“数字信息资源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价值与激励机制研究”、基础医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汤慧芹的“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协调海马神经元生长发育的机制”、法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李倩的“国际体育仲裁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等。
“首先要有明确的导向性,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其次要有较强的自主性,在研究中获得很强的能动性,同时要学会团队合作的科研方式。”杜博深有体会地说。与他一起获批资助的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共308项,其中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项目11人、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59人、自然科学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232人。
“自主科研让博士研究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问题,最大限度发挥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一定程度上克服因完全由导师指定题目而影响博士生积极性的缺陷。”周雄伟在谈到自主科研的体会时说,“得到有关评审专家的指导和肯定,增强了我们对自主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