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记学校首届“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杜进





  “爱”与 “严”是他的教学风格,“真”与“善”是他的人生信条;他坚信着“以学成志”,坚守着“乐文通理、勤学笃行、愚人博雅“;他讷于言,而敏于行,在教育的天地里,默默守望着,期待着破茧化蝶的美丽。他就是工商学院的杜进老师。
  兴趣教学 激发潜能在教学中,杜老师主要担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针对学生常出现的一些思想误区,举一些成功的例子进行教育,说明应当如何学习;在课堂上,杜老师总是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枯燥难懂的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让学生们从故事中学到知识;课下,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复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上杜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生动的讲述总能让我们不经意间学会很多知识。我们都很喜欢上他的课。”学生们开心地说。
  早在2004年,杜老师就在校“精彩一课“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使学生们都爱上他的课。杜老师说,他平时就很注意留意周围的一些东西,上课时注意贴合学生的心理,使其深受启发。他还举例说,老师在上《思品与法基》课中的的“信仰”这一章时,就可以用朝鲜战争前,中国没有自己的橡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广大人民以周总理提出的“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橡胶”为信仰目标,不畏艰难险阻,使得我国沿海有了自己的橡胶林,从而不再只依赖从国外进口为例,把抽象的“信仰”用具体的实例表现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了兴趣,而且抽象的知识也得以理解.“我的学生被社会认可,拥有一份好的工作和未来,是我感到最开心的事。”杜老师真诚的说。2010年,杜老师被评为“武汉纺织大学学生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这是学生们对他的充分认可。他不仅谦虚好学,而且平易近人,亲和力强。他通过人性化教学走进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创新开拓 注重实践2008年至今,杜老师一直在工商学院创新园区中担任园区指导老师,对园区学员参加大赛和实践活动进行指导;近年来,主持了一项省级科研课题和多项横向课题的工作,并带领创新园区的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2008年初,获得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认证讲师资格,开展了我校学生的阿里巴巴认证工作,并推荐学生就业和参加组织阿里巴巴公司在我校的招聘活动。
  针对当今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杜老师说:“企业喜欢有实践经验的同学,同学们应当自己寻求条件,创造机会。”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杜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和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应该多留意身边的机会。“学校的招聘会就是个很好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了解如今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此为鉴,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杜老师建议道。
  “创业是一个热门话题,就业压力大,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市场。”在说到许多大学生自主创业时,杜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要正确对待大学生自主创业。首先要明确自主创业对学业的影响,学会平衡、取舍;要有良好的品质;有融入社会,善于沟通的能力;在创业时,要有坚持到底的信念,不能遇到困难就放弃,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同时,他指出,有的同学品质不错,能力也是有的,但是不了解如何与社会接轨,自我认识不够,动手能力差,缺乏经验,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这就需要转变观念,多动手,多了解需求,不断地完善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
  当谈及科研时,杜老师说:“科研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当然进行科研时,问题很多,困难也很多。尽管如此,也从没想过放弃而是与现实结合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尽量突破,找一些结合紧密点的课题;利用节假日的时间,一步步地寻求认同;多找些有经验的人交流。科研不能急,要一步步慢慢来。”杜老师如是说。当问及进行科研的动力时,杜老师主要概括了四点:一、学校评价体系的变化,科研越来越重要;二、科研可以促进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三、希望取得成果,自己得到认同;四、出于自己本身对科研的喜爱,丰富自己知识的需要。 (学通社东湖记者 于娟 陈宝杰 陈明杰 龚双琴 吴双 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