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挑战杯"论文大赛如期而至,作为我校一项重要的学术赛事,"挑战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学术科研工作,激发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我们采访了在2009年"挑战杯"论文大赛中获奖的孙悦同学。孙悦来自保险学院08保险精算班,在2009年的"挑战杯"论文大赛中,他和他的团队以《大学生读书情况报告》参赛,并荣获一等奖。在采访中,孙悦分享了他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写论文最重要的是开始定下的选题方向和思路,一但基调定下了,剩下的就是不断填充和深化",孙悦对论文的选题和思路十分看重。在确定选题的时候,他和指导老师进行了反复的沟通,不断修正自己的思路,最终确定了自己的选题:关于大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作为大一的学生,他当时并没有掌握很多专业知识,所以他选择了报告这种体裁。为此,他建议大一的同学,不必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尽量放散自己的思维,选择自己可以把握的问题和方向,虚心认真地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
确定了选题,接下来的就是论文框架的构建和脉络的梳理。当时的孙悦,刚刚大一,对于论文的写作并不熟悉。"我们当时阅读了大量的学术期刊杂志,浏览了一些学术论文网站,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搭建论文的写作框架。"
在写作过程中,他说,我很感激我的指导老师,选题、问卷制作、脉络梳理,几乎每一细节,老师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人的思维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孙悦找了三个同学,和他一起组队来参加挑战杯。在选择队友方面,互相了解、拥有热情是他最看重的两点。互相了解是第一步,可以消除陌生感,很快地投入到论文写作中来;而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枯燥的工作,热情是整个团队的润滑剂,会让合作的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事半功倍。
"我们最终完成的是调查报告,所以数据支撑是关键,问卷是我们数据的第一手来源。在发放问卷和分析数据时,我们表现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了详实的数据和严密的分析,论文的雏形就基本形成了。在后期的修改中,孙悦和队友一道,与指导老师不断交流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一篇完整的参赛作品。
挑战是我的习惯
回首那段为了"挑战杯"论文大赛而挑灯夜战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而今天,新一届挑战杯已经拉开帷幕。孙悦说,为挑战杯付出的日子只有一个多月,但那时养成的翻阅学术期刊的习惯和对学术的热情却一直没有消退。
看到校园里很多大一同学在为"挑战杯"而努力时,他说,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更多地关注选题的内涵,加强对学术的认识,坚持钻研,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断挑战,不断超越,已经成为我做事的一种习惯,相信自己可以超越过去,做得更好!"孙悦如是说。
(本报记者 08财经新闻 张铎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