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难 忘 今 夏 迷 彩 色
———09 级军训记事


  对于我校09 级的学生们来说,这个夏天因为10 天的 军训而与众不同,坚持、触动、感动,这些关键词将会给他们 的青春染上别样的色彩。
  坚持:生活处处是“战场”
  “10 天的军训里,我仿佛经历了无数场战争。”
  这是09 级一位同学自己暑期军训生涯的描述。这句有 些夸张自嘲的玩笑话里,却包含了参加本次军训的许多同 学的心声。
  的确,对于习惯在空调房中闲适慵懒度过假期的学生 来说,为期10 天的军训说不上漫长,却也算是一个艰巨的 考验:几乎每天在当头烈日下的苦训,简单却永远不能完美 做好的动作,被骄阳炙烤得稀稀拉拉的叫喊口号声,不得不 糊上的三四层防晒霜,以及不吸汗的军服和因为尺寸严重 不对而总是脱落的鞋子……这些都只是军训生活中很小一 部分内容。09 级的“新兵”们还要接受严苛的内务检查(有 人为了达到“桌面清空”的效果而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 把桌上的杂货铺分批转移),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寝室,还 来不及开空调,就不得不闪电般地收拾好东西直奔浴室抢 夺宝贵的喷头。当我们忙完一切准备幸福地坠入梦乡时,还 不能忘记挣扎着调好6 点的闹钟,顺便向上天祈祷明天醒 来时窗外正下暴雨———当然,这10 天中并没有发生过这样 的奇迹。用“打仗”来形容军训时每天的生活,对于我们这 些闲散惯了的90 后大学生来说,似乎也不为过。
  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战争”这个词汇隐含着的 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坚持。
  “作为大学生活的一个部分,军训是我们必须经历的, 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集体,了解自己并且 锻炼自己。”法语系的吴同学这样告诉记者。来自北方的她 对这样“汗水涟涟”的军训并不习惯,但从来不曾因为酷暑 而退却过。“军训过程中,每个人应该都会有一点消极的情 绪,但是等到军训结束的时候,当我发现自己居然‘挺过来 了’,真的很有成就感。”吴同学的感言道出了“新兵”们的 心声,在十天的军训里,勇敢坚持下来的人都是胜者,当我 们把军训笑称为“打仗”的时候,除了些许的无奈抱怨,更 多的是坚持下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触动:不一样的90 后“原来教官和我们是同龄人!”
  本次承训教官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90 年之后出生的, 其中最年轻的出生在92 年———比09 级很多同学年龄都要 小。但是看看训练场上一丝不苟的教官们,有谁会想到,他 们中的大多数竟然和我们一样是不折不扣的90 后?当得知 本次军训承训教官的真实年龄时,大家除了惊讶还有一丝 恍然大悟。
  在每一个负责训练我们的教官身上,我们都能如此鲜 明地看到属于90 后的青春光彩。二营八连的姚教官被戏称 为“经典之王”,因为他说过的话简直能编成一本“姚氏经 典语录”。训话的时候,空中有飞机飞过,众女生抬头看 天,姚教官曰:“来来来,看这里,我的魅力不比飞机大 啊!”会操临上场之际,教官用他嘶哑的嗓子说:“你们要 放松、放松、relax……”四连的杜教官总是带着笑容训练同 学们,休息时连队间互相拉歌,杜教官遭到对方全连的“围 攻”时,会回过身做出声嘶力竭的样子对我们比口型:“你 们救我啊!”。还有腼腆的马教官,一边呵斥我们“不许笑” 的时候自己却忍不住脸上的笑意,他解释说“看到你们就 忍不住想笑”。但是真正到了军训时间,教官们总是严肃认 真,年轻的脸上满是我们所没有的刚毅和干练。
  “每次我们累极坐在草地里休息的时候,教官往往是 笔直地站在一边的。”三连的一位女生对记者说,“看到他 们,所有偷懒的借口都变得不值一提了。”92 年出生的三连 戴教官长着一张娃娃脸,但是训练的时候大家从来不敢对 他的口令有一点点的懈怠。“虽然教官的年龄比较小,但是 他比我们都要成熟,对待每一个任务都很有责任感。这些是 我们所缺乏的。比起他,我们反倒不像是成年人,所以大家 都很服教官”,英语系的许同学这样形容戴教官。同样是90 后,教官们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向我们阐释了“坚持”、“责 任”、“集体意识”这些我们所缺乏的品质。
  姚教官和马教官在写给大家的信中这样说,“轻轻地 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过几天,你们开学,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中,那我们 也随之会被淡忘,这也是我所希望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哥只是个传说,不要迷恋哥……”在不乏幽默的语言中,我 们分明看见这样一群阳光的大男孩,调侃的同时也不忘嘱 托自己训练过的“小兵”们,把军训的收获转化为将来奋斗 的动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对这十天的兴奋和留念。
  感动:团结的力量最伟大军训的时候最能感受到,每个人都不是一个人在奋 斗。在每天紧张劳累的军训生活背后,大家总是能在集体 生活中找到振作的力量。
  通知事项、协调事务、端水送汤、照顾伤病员、照看物品 ……紧张训练时,我们余光一瞥就能看到那抹蓝色辅导员 工作服。法律系的辅导员王非老师作为优秀辅导员中的一 名,就以出色到位的工作保障了本院系军训的圆满完成。王 老师每天都会有至少两条短信关心大家,通知当日温度和 到场时间,并时常提醒大家“按摩小腿、揉揉肩膀、早点休 息、带好雨具”。政治学系和社会发展学院的辅导员老师, 经常和大家打成一片,或是拿着相机记录大家军训的点滴, 或是在休息间和大家聊天谈心,及时了解大家的心情感受。
  二营二连和八连两支连队,集合了法律系、政治学系、 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哲学系五个院系近300 个同学,在 校“支部杯”合唱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这么多 人是怎样做到有效协调和组织的?成功的背后有着别样的 付出———无数次的会议讨论、一遍遍不厌其烦通知、多次组 织同学练歌和排列队形……集体活动中,学生工作的成功 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一直是最棒的!”很多人都这样评价自己的集 体。正如大家一直坚信的那样,团结就是力量,耕耘就有收 获。
  军训10 天虽然疲惫,却让我们收获良多。在这10 天里 大家学会了悉心整理内务,强化了纪律性和时间观念,体会 了集体的力量,懂得了互帮互助的重要性,用心聆听并践行 了成长中的宝贵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