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是个阖家团圆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之中,而求学在外的同学们,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家”的感觉很温暖“学姐,今晚咱社团的同学一起过中秋,记得一定要来啊!”中秋节一早,正在上自习的小王收到了一条短信。小王,大四学生,原某社团成员,在复习考研。下午三点,社团的同学一起在三食堂包饺子。晚饭过后,大家围坐在一起,看星星、赏月亮、吃月饼、讲笑话、聊心事……你一句我一句,不亦乐乎。“本来这个中秋肯定在图书馆度过了,没想到社团的学弟学妹还惦记着我。”小王甜甜地笑着,笑里满是幸福:“都说社团是个家,回‘家’的感觉很温暖。”
小李,法学院的大二女生,这个中秋节她在超市做兼职促销员。“今天宿舍怎么没开灯?”打开宿舍的门,宿舍一片漆黑,小李满腹疑惑。累了一天的她本想倒头就睡的,却欣喜地发现桌上放了三个大月饼,还在感叹是谁如此贴心的时候,宿舍其他三个伙伴从阳台走了过来,“终于下班了呀,宿舍中秋夜谈会就等你啦!”“今天怎么这么晚下班呀,累不累啊,快吃月饼!”这样的月夜,大家牵着手,吃着月饼,赏着月亮,一个甜蜜的“家”在这月光如水的夜晚更加温馨动人。
“海院糕点师”爱心献大家“老师,这面团怎么这么粘啊,都粘我手上了。”“油放得太多啦”……晚上9点,海洋学院一楼的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六七十个学生围着三张大桌子忙着做月饼。不少学生是第一次做月饼,看着模具不知所措,“怎么压啊,谁会呀?”“瞧你,这哪是月饼啊,分明就是个不合格的汤圆啊。”看着那四不像的月饼,大家乐开了。随即,班长示范,重新压了一个,大伙儿都盯着那小小的模具,“起……”大家齐声喊道,模具慢慢松开,月饼缓缓从模子里“溜”了出来,“好!”第一个成功的月饼做出来了,大家欢呼起来。
为了给大一新生送温暖表祝福,海洋学院食品 081、082班的同学们特意为新生做月饼,有红豆、绿豆、椒盐、栗蓉四种口味。虽然已快晚上10点了,可实验室里依旧锅碗瓢盆声不断,大家乐此不疲。不少同学感慨道:“第一次做月饼,感觉真棒!”这时,一旁有个穿着蓝条衬衫的男生正吃着刚出炉的月饼,乐呵呵地说道:“自已动手做的月饼就是香,大一的新同学们肯定会喜欢的。”祝福传递你我他“爸、妈,中秋节快乐!”晚上8点半,艺术学院的小李正在阳台和家人通电话,满脸幸福的笑容。
“那边再抬高一点!”“好,慢点儿、慢点儿,1,2,3,放!”红色的孔明灯,随风缓缓升起,大伙儿欢呼着。一旁的陈同学欣喜地说:“放飞的不只是灯,是我们对家乡的思念。”中秋这天晚上,很多同学聚在操场,三五成群地放起了孔明灯。
“咱少数民族也过节了!”晚上7点,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在校团委会议室齐聚一堂,一起过中秋。大家聊着自己的民俗民风,吃着月饼水果,听着土家族小伙子的对歌,观赏着白族姑娘的舞蹈,整个会场笑声不断。为关心少数民族学生,校团委特意在中秋节晚上举行了少数民族同学欢度中秋茶话会。蒙古族的陈同学告诉记者:“学校真是为我们着想,今天很开心。”(符杨溢 路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