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我校的大学生与来自台湾朝阳科技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逢甲大学、台中教育大学、东吴大学、中兴大学及中华创意台湾研究学会的大学生一起,举行了为期一周的2010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与就业”交流研习营活动。
据了解,今年是我校第十次组织海峡两岸大学生交流研习营活动,活动得到了台湾高校师生们的积极支持,是目前为止参与高校和师生数目最多的一次。整个研习营活动内容丰富,包括参观三一重工与山河智能、炎帝陵祭祖、茶艺表演暨两岸青年联欢会等。
10月17日上午8时30分,在校本部升华前楼101报告厅,“创业与就业”交流研习营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双方代表互为本次交流研习营授旗,赠送礼品。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余志明,校团委书记张宝、副书记杨飞龙等相关领导一同出席了启动仪式。张宝对台湾师生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交流研习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朝阳科技大学杨文华教授表示,两岸学子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寄语同学们珍惜机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高企参观 细节用心17日下午,全体营员乘专车参观了由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教授何清华创办的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我校校友梁稳根创办的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在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营员们观看了宣传片,了解了山河智能是如何在大浪淘沙的社会经济大潮中崛起的;参观了山河智能小型挖掘机与智能重型叉车制造工厂。在厂房内,两岸学子仔细观看了小型挖掘机的生产流水线和重型叉车的现场作业。来自台湾逢甲大学的许同学对山河智能的重型叉车特别感兴趣。“真的想不到载着那么多货品,看起来笨重的车子居然能那么灵巧地转弯,都能做漂移了”,他有些俏皮地说。
从山河智能出来,学子们乘车径直奔向另一个高科技企业———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在公司大楼门口,营员们被一个铺设在地上、不停旋转着的鞋底清洁器吸引住了。大家都好奇地站在上面,让转动着的清洁器将鞋底上的泥土清洗干净。在试了试清洁器后,朝阳大学的李宗政博士对自己的学生说:“人家是高科技,带入灰尘会污染产品。这是一个高科技企业应该有的细致。他们在细节上蛮用心,你们学高科技管理的要注意。”随后,营员们一一参观了大型泵车组装车间、物流配送仓储车间、员工休息学习区、正在兴建的大型研发车间等,对三一忙碌而安静整洁的车间、员工们笔挺帅气的着装和礼貌的言行印象深刻。参观完毕,大家争相在三一新建的玻璃幕墙围绕起来的研发车间前和美丽的讲解员合影留念。
炎陵祭祖 感悟心声18日上午,全体营员经过四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位于株洲市炎陵县的炎帝陵。伴着震天动地的锣鼓声,龙狮起舞,唢呐奏响,炎帝陵殿午门徐徐打开,两岸学生拾阶而上。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祭祀炎帝陵典礼正式开始。祭祀典礼由我校团委书记张宝主持。
在击鼓九通、鸣金九响、鸣炮奏乐之后,主祭人徐建军副书记向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敬香、敬献花篮、恭读祭文,并亲手将帛书置于香炉中焚化。海峡两岸的学子们也一一敬香,向炎帝始祖深鞠三躬,虔诚致敬。台湾中兴大学的郑阿雅兴奋地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隆重的祭祀活动,炎帝陵真的很宏伟,历史底蕴很深厚。”
祭祖仪式结束后,营员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御碑园。当听到讲解员说嵌于园内北面的《神农功绩图》壁画具有传音、扩音效果时,一些营员分站壁画两端传话,亲自感受。在园内,营员们还发现了一块雕刻有“期盼祖国完全统一”几个大字的碑。讲解员介绍,在澳门回归祖国后的当天,园内在已有的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石碑上,增设了这块代表炎黄子孙共同心愿的 “期盼祖国完全统一”碑,而上面每日变更的回归日期,期待着未来最终定格的那一天。营员们听罢情不自禁地走向前,仔细观摩,感悟华人期盼统一的心声。
茶香四溢 共享联欢18日晚,茶艺表演暨两岸青年联欢会在新校区体育馆热烈举行。绵悠的茶香,轻缓的音乐,我校紫藤茶艺社带来的茶艺表演,将两岸学子带入了幻境般的唯美画面,感受到了茶文化的深厚与无穷的韵味。
表演共分为禅茶、日本茶、文士茶、洞庭茶俗四部分。开场的禅茶表演,平和、虚静,让两岸学子领略了茶禅真谛。举手投足间尽显温婉文雅的日本茶道表演,体现的则是一种谦让、友善的态度。伴随着《春江花月夜》的悠扬乐音,来自儒学大师朱熹故乡江西婺源县的文士茶表演,让学子们体会到文人雅士追求高雅、不流于俗套的风骨。当《潇湘花鼓》的欢快乐声响起时,来自洞庭湖畔的“姜盐豆子茶”表演一下子把现场气氛调向轻快,欢快活泼的茶俗以其平俗的风格拉近了与学子们的距离。
捧着那热乎乎的豆子茶,慢慢地呷着那飘着茶叶姜汁香味的咸茶,台湾的学子们感受到了湖湘民俗文化热情与俏皮可爱的一面。台湾逢甲大学的一位同学啧啧称叹:“这个豆子茶非常好喝,入口即感一股浓烈的姜味,就如湖南人的热情爽朗一样。以前自己对茶艺文化并不怎么了解,今天看了才知道东方的茶艺真的是深厚、高雅。”麓山览胜 友谊长青10月19日,台湾师生在长沙的最后一天。应台湾师生的强烈要求,校团委安排了爬岳麓山活动。“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上午九点,两岸学子由爱晚亭拾级而上,参观沿路的舍利塔、半山亭、云麓宫、蔡锷墓、麓山古寺等景点。“片石倚中天,云深鸟道闲。人多祝尧寿,登此拜南山”,途经飞来石景点时,来自文学院的赵龙和程海威充当起临时讲解员,向台湾朋友讲起了宋朝赵忭的《题岳麓山飞来石》。几个调皮的同学盘腿作禅宗打坐状,“咔嚓咔嚓———”,在大家的笑声中快门响起,爱好摄影的朝阳大学研究生林昀皇拿起相机,记录下了这个快乐的时刻。
“要能够防水灾,便先要造森林,有了森林,便可以免去全国的水患”、“有了森林,空气中的雨量便可以调和,便可以常常下雨,旱灾便可以减少”,这是中山纪念碑的碑文。研习营一行游览至中山纪念碑时围着纪念碑默念碑文,感慨革命先行者的卓越眼光。随后,大家在此合影留念,寓意海峡两岸友谊如此碑一样坚定,历经磨难而不倒。
17日上午,双方带队老师和交流研习营全体营员来到新校区图书馆,参观了中南大学十年改革与发展成就展,并在新校区“海峡两岸青年友谊林”栽植了代表着两岸学子长青友谊的樱花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