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橄 榄 绿 的 记 忆———2010年新生军训侧记


  10月7日,风轻云淡,第二田径场一派沙场秋点兵气象。上午8:30,当由参训新生组成的68个方阵踏着矫健而齐整的步伐,雄纠纠,气昂昂地一一经过主席台时,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为期九天的2010级新生军训至此圆满结束。
  九天来的踏步、跑步、踢腿、甩臂演绎成一排排整齐有力的队列,九天来的风雨阴晴沉淀成一张张刚毅成熟的面孔,九天来的汗水、泪水、微笑熔铸成一座座感情的丰碑,共同镌刻那属于橄榄绿的印记,见证那源于橄榄绿的蜕变成长。
  风雨中的洗礼9月29日上午,大雨磅礴。8000余名参训新生冒雨参加军训动员大会。
  9月30日,依然秋雨纷纷。军训按计划正式开始。所有参训新生在教官的指导下,分为六个训练营,以连、排为单位,在田径场内、图书馆前坪、宿舍区旁的空地上有条不紊地开展各种练习。
  因恰逢雨天,再加上时间短,几乎所有参训教官都感到今年军训任务重,压力大。
  “如果天气不见好转,对新生来说,军训将变得更加困难。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加训,提高训练强度,晚上和下小雨时也不例外。”文学与新闻学院广告学2班教官方敬强站在新生队伍队列边,手撑雨伞,眼望乌沉沉的天空,略有沉思地说。
  艰苦的训练,从严格的军姿开始。
  两腿并拢,脚尖分开呈60度,手臂自然下垂,中指贴于裤缝线上,头要正,腰要直,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前方。在20分钟时间内,所有新生要自始至终保持这样的姿势纹丝不动,这是军姿训练的基本要求。
  然而,在训练过程中还是有些同学窘态百出:要么驼背,要么中指找不到裤缝线,要么双腿不听使唤……要求更高的是正步训练时的一步一动和定腿练习。
  一步一动和定腿练习的目的,是需要通过耐力训练来达到走正步的要求:
  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米,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高约25厘米;同时身体重心前移,上身保持正直,微向前倾。
  10月2日,阴雨绵绵。为了达到走正步的标准,来自化学学院的新生周倬冰和同学们一起冒雨训练。他们在教官的指导下,踢腿,摆臂,定腿,一遍遍地学习分解动作。汗水、雨水沿着他们的脸颊顺流而下……“尽管我们的胳膊发麻,两腿像灌满了铅一样沉重,休息时腰部时不时会隐隐作痛,但我们要学习军人铁的纪律和令行禁止的作风,学习和发扬军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圆满完成军训各项任务。”周倬冰信心满怀。
  团结就是力量“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10月1日晚,大礼堂内,嘹亮的歌声如波涛怒吼。军事形势报告会之前,一营二营新生如火如荼的拉歌比赛正在上演。
  “东风吹,战鼓擂,要拉歌,谁怕谁!”二营营长邓铤个子不高,底气很足。在他的带领下,二营全体新生热情高涨,喊声震天。邓营长极富感染力的嗓音刚落,只听“哗啦”一声,全体新生起立,《团结就是力量》铿锵的旋律整齐有力地响起,如雷般轰鸣,仿佛千万匹骏马驰骋沙场,势不可挡。
  歌声未落,一营开始“起哄”。站在前台的王猛营长双臂上抬,指挥全营新生使劲鼓掌。他手臂越抬越高,新生们掌声越拍越响,节奏越打越快,大有淹没二营歌声之势。
  “一营的,来一个!来一个,一营的!一、二、三、四、五,我们等得好辛苦!……”二营一唱完歌就开始反击,“两只小蜜蜂啊,飞在花丛中啊……砰———砰———”他们一边呐喊,一边做出扔炸弹的手势,黄色的肌肤如电一般在绿海中闪动。
  广告学专业新生小雪就在拉歌的队伍之中,现场的火热气氛让她心血沸腾。
  “就在昨天训练时,别人踩掉过我的鞋子,我也踩过别人的脚跟……而当我、我的前排、后排同学能够做到动作一致,共同进退时,我们的队伍就可以走好了。”小雪一边回忆,一边颇有心得地说道。
  “为了增强新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我们在训练中引入竞争机制、奖罚机制,改变训练方法,并通过拉歌等集体活动来让新生认识到,他是连队这个集体中的一份子,他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整支队伍的精神风貌和训练成果。”二营一位教官说。
  “团结就是力量”的信念来自于教官,更来自于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鼓励,来自于他们对酸甜苦辣的共同分享。
  在第二田径场上有一个特别的方阵,名叫“特一部队”,它是由从二营各个学院里抽出来的新生组成的。也许因为身高或是身体协调性的原因,队列里一些人开始时情绪低落,有种“被淘汰”的感觉。
  一次站完军姿后,教官把他们带到草地上休息,外国语学院一位男生站起来走到前面,面朝大家挥舞着拳头,高声说道:“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不比别人差!我们只要做到全神贯注,团结一致,我们就是最优秀的!”
  亦师亦友现真情九天的训练中,不管阴晴,无论早晚,在所有涂抹着橄榄绿的队伍前,都静静地伫立着一个身影,或观望,或搜寻,或鼓励,或赞赏。她是军训记忆里除了橄榄绿之外的另一抹亮色,她是温暖的火,是柔和的光,她有一个亲切的名字,那就是亦师亦友的辅导员。
  端茶、送水、买早餐,他们充当教官的左膀右臂,为“官兵”排忧解难,他们起早贪黑,陪同新生们一起走过阴天、晴天,走过劳累、坚持。
  法学院2010级法学一班尼玛同学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一个群山耸立、风景秀丽的地方。相异的生活环境和习俗让初来湖南的尼玛感到不适应,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醉氧”反应———长期生活、工作在高原地区的人,由于习惯了那里的低氧环境,初到平原地区,经历从低氧到常氧的变化,会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整个一天都特别困倦,而且感觉空气很潮湿”,尼玛坦言道,“幸好辅导员和同学们都很关心我,尤其是我们辅导员,嘘寒问暖的,还认真查找资料,忙前忙后地帮我解决困难”,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0月3日,天气转晴,阳光明媚,第二田径场上各个军训方阵有条不紊地训练着。队列边,一个身影默默地走在塑胶跑道上,神情专注而认真。
  他是文学与新闻学院新生刘弟,因为腿臂不协调而被教官要求单独训练。
  “不要紧张,身体放松,步子放慢一点,就像平常走路一样”,“自己多感受一下,抬头挺胸,慢慢走”,没有想象中的疾风暴雨,教官只是在他面前一步一步地引导,轻声细语,言辞温和,每一个动作要领都指点到位。于是刘弟慢慢放松,一点一点进步。阳光为这个特殊而执着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辉,清晰而坚定。
  刘弟只是几千名新生中极普通的一个,但他又是很幸运的一个,在整个军训中有无数个刘弟时时刻刻感受着教官无微不至的关怀,短短9天的日子里,他们水乳交融,结下了深情厚谊。
  二营八连张连长是带着承诺训练新生的。由于感到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他每天都起早贪黑,呼前喊后,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新生们的积极配合、努力训练。
  嗓子喊哑了,有人悄悄准备了润喉片;嘴唇干裂了,有人轻轻递上来苹果。“有一次他们竟然每人给我准备了一个苹果,满满一大袋,心里特别感动。”每想及此,张陆祥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与欣慰。
  十一连的四位教官,则分别收到了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告学四个班新生送来的签名 T恤。在整洁干净的衣服上,满满地写着的,是一个个熟悉亲切的名字,是一颗颗难忘不舍的心。
  也许会淘气,也许会偷懒,也许一时不懂得他们的苦口婆心,但经历过汗水的浇灌,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再忆军训时,那沉淀于心底、荡漾于胸间的,必定是这份浓浓的感情。
  真挚的关怀与期望,青春的活力与激情,9天的磨练,9天的坚忍,9天的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将所有人的心紧紧系在一起,用行动共同谱写年轻锐气的华丽篇章。
  滴滴汗水浇铸成沉甸甸的荣誉,声声口号喊出了不怕艰苦、继续奋进的决心。
  就这样,他们踏着有力的节拍,从主席台前走过,从汗水和风雨中走过,从炎炎烈日下走过,走向属于他们的精彩,属于他们的未来。
  “这次军训对于参训的全体同学来说,不但是一次军事知识的学习、军事技能的训练,更是一次意志的磨砺、一次灵魂的洗礼。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同学们增强了国防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接受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作风,磨练了不屈不挠、战胜困难的意志,提高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竞争风气和集体荣誉感。”在军训总结表彰大会上,校党委书记肖国安充分肯定了军训的意义,以及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