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走近新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


  新学期开始了,我校又迎来一批优秀的大一新生,在这群“新力军”中,有几个闪亮的新星,他们就是我校2010级新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王子、孙玉红、王磊,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精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故事。
   王磊:务实勤奋 坦然成熟
□ 记者团 李华杰
似乎喜欢安静的人天生就与看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磊也不例外。由于对文学的爱好,王磊从小学起就喜欢上了读书。从小学阶段的 《格林童话》、《七龙珠》到初中阶段的《三国演义》、《格列弗游记》再到高中阶段的《罪与罚》、《幻城》。书陪伴他走过了十二个春秋。
  在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之余,王磊也经常找些书来看。“当我在做题思路打不开、有些烦躁时,我总会找到我喜欢看的书,放下学习,翻上几页,用不了多久我的心态就平和多了,接下来的学习也顺利许多。”就是这种调节心态的方法,帮助王磊顺利地度过了高中阶段的学习,最终战胜了高考。
  新疆自治区高考实行的是估分填报志愿的方式,由于估分带有很大的随机性,他估计的高考分数比自己实际的分数少了二十多分。王磊说:“刚刚得知自己低估了高考分数时,还是蛮遗憾的,按照我的高考分数,可以报考分数线更高一些的学校。但是回过头来一想,分数估高估低其实很正常,应该理性看待,没有必要怨天尤人。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着变数,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既来之,则安之吧。不管怎样的大学,要想四年后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大学就是一个承接社会的跳板,把握好了,将来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才会比较顺利。从我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成了‘湖大人’,现在需要在这所大学里面学习知识、增长技能、不断变得更优秀,将来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所大学以我为荣。”
王子:懂事90后撑起家庭“半边天”
□ 记者团 高珊
一个来自新疆的女孩以高出我校在当地录取分数线72分的优异成绩被我校录取,成为我校2010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她就是———王子。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王子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因此王子年纪虽然不大,却很早就懂事了,王子说,“由于专注于学习,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打工,原来上学住校的时候只有等到周末才能回家,周六会帮父母去田里拾棉花,星期天,就教弟弟妹妹功课,然后,整个星期下来父母没有完成的家务也都被我包了”。谈到自己如此优异的成绩缘何而来,王子露出了纯朴的微笑:“学习时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吧,不应该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另外,我觉得父母给我的动力最大。由于我们家没有背景,爸爸为了我们姐弟三个的户口迁移问题心力交瘁,为了筹到转户口的几万块钱,他到处去求情找人帮忙,这让我感触良多,一向不求人的父亲现在为了我们还要向别人低头……”谈到这里,王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流下了眼泪。她还对记者说:“前些时,父母为了给我们姐弟几个节省上学的钱,连一年几千块的养老金也舍不得买,虽然这些事情父母都没有跟我讲,但我总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不断鞭策自己,一定要勤奋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
  “我适应能力很强,所以不会在意住宿条件是好还是差,无论什么大学都是最好的平台,都能展现自己的能力。”王子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她获得的奖学金给家庭解了一部分燃眉之急,正式开学以后,她还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兼职,这样父母也可以暂时不用操心她的生活费了。
   孙玉红:韧劲十足 咬定青山不放松
□ 记者团 陈醒 周敬启
孙玉红,我校2010级新闻传播专业的一名学生,以高出所在学校当地一本线68分的优异成绩被我校文学院录取。据孙玉红介绍,她生长在一个农民家庭,家庭条件的压力使得自己比一般小孩更独立。她告诉记者,自己虽然看上去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可是内心非常好强,干什么事都不想输给别人。由于打小学习刻苦,她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当地最好的一所高中实验班。可在50多号人的班级中她只排在了48名,在班上并不起眼。更令她吃惊的是在第一次月考时她的数学比班级平均水平足足差了70多分。孙玉红说:“我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虽然当时很不好受,但还是一步步想办法赶上。基础知识复习了一遍又一遍,遇到难题就一直想办法解决,有时候会花很长时间,但做出来的那一刻自己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凭着这股韧劲,她也慢慢让自己的排名从40多名变到班级前10名。在今年高考中她的数学成绩与班里数学尖子也相差无几。
  谈到自己的偶像时,孙玉红毫不犹豫地说出了白岩松和芮成钢。“他们的大气和坦然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也是我选择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孙玉红说,“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我会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在大学里我会继续认真学习,细心钻研,再加一两个好的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美好。”
点评
看完这些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的经历,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面对困难的心态很好,战胜困难的决心很大”。不论是家庭条件的艰苦,还是高考的压力都没有使他们放弃学习,相反更加坚定了他们实现自己理想的决心。他们或者将挫折化为动力,如王子和孙玉红;或者及时调整心态,如王磊。纵观古今,这种克难奋进、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有体现。我们将他们的故事提供给大家分享,就是希望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对未来的挫折和苦难有所准备,面对人生不如意时要学会克服和化解,要知道,大学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课堂,更是一个磨练意志、锻炼自我的场所。同时祝愿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在大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