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美国
从出发前的欣喜与激动,到如今的淡然与些许惆怅,不经意间我们已在美国停留了10天。虽然短短的10天不足以让我们完全了解、融入美国的文化,但10天充实的生活,仍不免对一些事、一些人产生了思考。
初到美国,我最直观的感触是建筑风格的迥异。哥特式的建筑处处体现着它的美感,它的独特。但当我在美国停留一周后,却逐渐发现这不过是一种建筑,一种如同我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的国内建筑。当你每天身处在这些建筑之中时,便不会再感到它的特别了。然而,真正引发我思考的也正是这些建筑,不是因其风格独 特,而是因为它们身上所折射出的美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在纽约,灯火辉煌的时代广场旁伫立着一座百年教堂,庄严宏伟;位于华盛顿中心的林肯纪念堂,雄浑威武。走在美国的城市,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中,你总能看到一些历经沧桑的建筑,它们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彰显着自己的魅力。但在中国呢?那些古建筑除了在所谓的景点可以一见外,其他地方已无法再见到了。当人们谈起中国时,总会情不自禁得赞扬我们悠久的历史,可从何处去找寻我们的历史呢?中国的文化又在如何继续传承呢?
出国前,在国内总听到新闻报道称"某某故居"因发展需要必须进行拆迁,读到此处不免感到唏嘘。中国人在对自己的历史感到自豪的时候,却似乎天生缺乏对历史的保护意识。当我们身处美国,对免费开放的美国历史博物馆不以为然的时候,在中国是否有一家性质相同的博物馆面向大众,普及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呢?当中国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崇洋媚外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问题或许就来源于我们的教育和熏陶,而不单单是年轻人的问题!
中国若想真的走向世界,靠的应该是中国文化中韬光养晦的大智。虽然我们无法再在街头看到那些古老的四合院和城墙,但我们至少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中国的年轻人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得以熏陶,有所升华。
当中国人真的了解自己,熟悉自己国家的时候,完全可以无视美国--那个用15分钟的纪录片就可以完整的叙述完它从建国至今历史的国家。中国人若能完全了解自身的过去,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这次美国之行,对我而言,不仅是学术的交流,更让我认识到了自身在传统气息上的不足。希望回国后,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能带动身边的人,钻研我们的历史,使自己成为更有涵养的人,继续宣扬中国的辉煌文化。
(07财政1班 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