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3月20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

▲2008年12月11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研讨会

▲学校纪委进行反腐倡廉专项调研

▲2008年4月学校召开党外专家学习座谈会

▲2
0
0
8年1
2月我校马克
思主义学院成立

▲我校政治与行政学院
博士生杨宏伟和刘强获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
会议优秀论文奖

▲ 我校选
送的2008年
北京奥运会
志愿者合影

!▲ 本科生党
员团干拓展训练

▲!2010年7月校报《兰
州大学报》获得“全国高
校优秀校报”荣誉称号

▲海峡两岸学子牵手丝路行成员在黄河母亲像前合影

▲!《赵俪
生文集》获得
第四届中国
高校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奖
历史学一等
奖

▲!我校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出
版的著作专著

▲ 2009
年9月建成
并投入使用
的校史馆博
物馆

▲中央电视台为
我校百年校庆拍摄
的电视片 《大学
堂———兰州大学》

▲坚持为本科生授课的钱伯初教授入选第二届 “兰州大学我
最喜爱的十大教师”

▲学校组织每年新进校的
教职工赴会宁红军长征纪念
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校学生社团绿队成员向环青海湖参赛车手赠送普氏原羚图

▲学生赴民勤进
行社会实践

▲我校对新进校的学生辅导
员进行素质拓展训练

▲“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百强”黄新业和学生在一起
本报记者 兰萱 近两年来,兰州大学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兰州大学”、“怎样办好兰州大学”两个根本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校友吴战保、带着弟弟上大学的优秀共青团员张小宁等学生先进榜样和 “2009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孙立国等优秀辅导员代表,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学校办学观
近两年来,我校通过中心学习组学习、举办创新与发展论坛、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校组织开展了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主题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系列学习教育活动。2009年,学校精心部署、扎实推进,认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兰大、怎样办好兰大”两个根本问题,深刻分析校情,科学规划未来。坚持“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以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为龙头,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核心,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为支撑,以加快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学发展的美好蓝图成为团结师生员工、凝聚智慧力量、激发创造热情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政工作格局
我校着眼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把党的各项建设与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活跃校园的思想文化氛围,促进先进科学理论的传播吸收。依托部门机构、学生班级组织、教学科研组织,建立健全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使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到全体师生。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身边的典型展现良好的党风,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教风学风校风。在防治教育权力领域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构建校园廉政文化领域拓展。
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会、共青团基层组织,通过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全校共有中层单位113个,在27个学院中设立了173个教学科研基层组织、707个学生班级;有38个中层党组织,380个党支部;有36个工会二级分会,34个分团委,610个团支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格局,使思想政治工作既有主导又有活力,既有主心骨又有大局面,从而成为学校谋求和推进科学发展的巨大优势。
三、照亮人生之路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
近两年来,我校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工作、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等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发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成为照亮青年学生人生之路的重要课程。坚持吸引、培养和使用并重的原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先后推荐4名教师做博士后、23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8名教师出国进修,引进16名高水平人才作兼职教授。现有正副高职教师27人,85%的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多名教授先后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师德标兵和全国优秀教师、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奖等荣誉,有7名教师为甘肃省委理论宣讲团成员。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现有1个一级博士点,覆盖6个二级学科,有9个硕士点和3个本科专业,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达到223人。有4门课程成为甘肃省精品课程,2门课程获得教育部“精彩一课”重点资助,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近三年来申请获准各类科研项目44项,经费达292.5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81篇,编著出版16部专著教材,获得甘肃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及甘肃省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四、思政工作的有效载体———服务与管理
我校从思想行为与利益相关、教育与管理相统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出发,坚持不懈地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使服务与管理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贯彻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构建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学校发展运行体制机制,建立了包括奖、贷、减、免、勤、资、补等举措在内的多层次资助工作体系。服务于教师的成长发展,贯彻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实施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学校改革发展计划和萃英人才建设计划,多方面多渠道解决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积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工作规范、考核评估、奖励惩罚、反腐倡廉等各类规章制度,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学校管理运行的各个环节,使管理过程成为师生员工交流认识、沟通情感、提高养成、调动积极性的过程。
五、思政工作的重要途径———全媒体
适应社会组织形式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我校大力加强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及新兴媒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校报作为对开四版的旬刊,每年刊行25期,于2009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高校校报和全国优秀高校校报。校园网每年发稿2900多条,日均点击率18000次,首页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首页,新闻网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新闻网。萃英在线网站两次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校园学生门户网站,获得教育部大学生在线突出贡献奖。广播电台、萃英在线网站、《兰大学子》、西北望BBS均由学生创办维护,是青年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校内媒体。
学校还建有196个报栏、35种报型刊型内部资料、130家二级网站,以及LED户外显示屏、辅导员博客、手机报等。目前,综合运用文、图、声、光、电,并通过平面、声像、网络、通信等进行传播的全媒体形态,已成为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六、深厚的思想人文土壤———哲学社会科学
我校共有哲学社会科学类一级博士点6个、二级博士点42个、一级硕士点14个、二级硕士点114个、本科专业39个。哲学社会科学以其科学的知识体系、系统的教学工作、丰富的科研成果、活跃的学术交流,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同时以其独特的科学阐释功能、价值规范功能和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广大师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在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过程中,我校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理论宝库,密切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机构及教师的联系,在组织完成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了大量的主题讲座、辅导报告、学术沙龙、讨论座谈活动,充分发挥了哲学社会科学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作用,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深厚的思想人文土壤。
七、靓丽的精神文化风景线———校史文化呈现
我校百年发展历史蕴含着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学校十分重视通过挖掘校史文化来弘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兰大精神”。以百年校庆为契机,成功举办了百年校庆庆典大会,编纂出版了兰州大学校史、图史,建立了校史馆博物馆,发行了百年校庆纪念邮票,播放出版了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学堂———兰州大学》和由凤凰卫视中文台制作的《风雨百年萃英路》电视专题片。在《求是》、《中国高等教育》等杂志上撰文剖析兰大精神,积极参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媒体对“兰大现象”的讨论。兰大办学历程、办学成就的生动展现,兰大精神追求、文化内涵的充分彰显,构成了一道靓丽的校园精神文化风景线,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也不断吸引着社会各界热情地关心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
八、建立丰富的第二课堂
我校学生工作系统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行动、志愿者行动、勤工助学活动等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学生活动体系,打造出了包括迎新、毕业、授学位典礼,升国旗仪式,“百年兰大·名家讲坛”,“高雅艺术进校园”,科技文化节,“挑战杯”竞赛,“三下乡”社会实践,创业设计大赛,“研究生扶贫接力计划”,“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评选等在内的数十项重要活动品牌,建立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有效地提高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两年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共计获得全国全省性表彰300多项,其中包括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优秀社团、全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世界合唱比赛银奖等重要奖项。
九、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强大合力
我校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加强统筹协调,着力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合力,形成了部门协作、多管齐下的师德师风建设新局面。纪委通过倡导廉洁自律、反对学术不端行为促进学风建设,宣传部通过宣传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来营造舆论环境,党校通过培训研讨来提高教师特别是教学科研骨干的思想理论素养,统战部通过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教师的典型激励作用来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工会通过评选表彰“师德标兵”、“三育人”
先进个人来激励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并组织教职工发挥自身优势参加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和有关社会公益活动,团委通过组织青年学生参与评议教师行为、引导学生舆论来参与师德建设,人事处通过实施人事管理考核来教育引导教师,研究生院、科技处、社科处通过规范教师的科研行为、处理有关教师学术诚信方面的事务来促进师德建设,各学院则通过贯彻落实学校的制度政策来综合性地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两年来,我校共获得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全国全省性表彰30多项,其中包括“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甘肃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师德标兵等重要奖项。
十、打造富有战斗力的思政工作队伍
在党政工团机构健全的基础上,学校各级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配备齐全到位,总体上形成了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结构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注重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青年干部和专业教师充实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同时通过培训、学习考察、学历学位教育等措施,不断提高干部素质。两年来,共计选留15名优秀毕业生进入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选拔任用(包括轮岗选任)192名干部担任科级以上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其中提拔任用96名。现有教职工担任本科生、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510人,其中专职人员已超过国家要求的1:200的比例。初步建立了辅导员双线晋升机制,落实了辅导员的干部及教师待遇。在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前,广大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敬业爱岗、勤奋工作、无私奉献,表现出了良好的战斗力和精神风貌。
总结过去,面向未来,今后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将着力在以下方面开拓进取、常抓不懈。一是高度重视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发挥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作用,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和中心工作服务。二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和改进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功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团结全校师生员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巨大优势。四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建设,大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