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拍客先锋”:6个人的创业故事


  一把槌子、六个学生、几排货架和许多整齐堆放在屋内的旧物品,这是位于我校水房旁的拍卖公司的“家当”。今年5月8日,黄千里、陈宗林、潘超、李林泽、王超和凡婷婷六个人合伙创办的“淮工拍客先锋”开张了,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
  “每年五六月,很多毕业生都会因为一些不方便携带又不必要的物品而烦恼,比如书、水瓶、棉被等,所以校园内有开发二手物品交易的潜力。”负责人黄千里说起当初的创业想法时,难掩内心的激动。
  开公司首先要有“基地”,这让几个人伤透了脑筋。正当他们急得团团转时,学校提供了一个“店面”—————生活区开水房旁的小仓库。潘超笑着说:“那间屋子看上去虽有点破旧,但是地理位置绝佳,打水的人都能看到,想不引人注意都不行啊!”
  之后的十多天,黄千里带领他的伙伴们把那间原来放杂物的小仓库彻底“美化”了一番。大到门窗,小到插座、文件夹,本着“能省就省”的原则,他们事必亲为。黄千里坦言,“压力很大!启动资金是我们6个人按照每股500元,每人买两股凑出来的。”开业前,为了省20元钱的打车费,黄千里硬是和另外一名同学,把“淘”来的铁门直接从旧货市场一路扛了回来。
  “拍客”的展厅地方虽小但五脏俱全,营业许可证等证件虽然都是学校给办理的“山寨”版,但是足以看出学校对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视程度。
  “拍客先锋”不仅给在校生提供了买方市场,还提供了卖方市场,同学们可以把自己不要的或是已经用不上的物件拿来,可以给出一口价,即有人愿意出这个价就出手,如果是大的物件就可以参与拍卖,卖者给出底价,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
  这不,开业没几天,“拍客”的账单上就记录了600多块钱的交易额,不过,这不全是利润。一般的“一口价”乘以10%才是“拍客”的收入,物品拍卖的话是按照底价×5%+(成交价-底价)×40%来计算的。“收入虽然不多,但是很能锻炼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拍客”财务总监潘超说。
  在最近的一次拍卖会上,共展出了五件物品,分别是IBM笔记本、DELL笔记本、爱普生打印机、MP4、新韵电子琴各一件。二十多位参与竞拍的同学每人拿一个号码牌,方便竞拍。一位竞拍者说,“我想要买那个MP4,因为牌子不错,而且八成新,听说卖主是因为用不着才想卖的,之前也有看过,质量还可以。”拍卖MP4时,底价是100元,每次竞拍加价10元,不停地有人举牌,现场气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最后一直加价到200元成交。主持人情绪也被调动起来,最后甚至忘记了在18号拍中物品时敲一下“拍卖槌”。
  “举办拍卖会,我们可是做足了功课。不仅上网搜集了很多关于拍卖的流程、注意事项,还专门请教了老师,他给我们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负责拍卖工作的李林泽笑着说,“拍卖会用的那把槌子,是我们去市场上买的木工用的软木槌子,专门的拍卖槌通常是买不来的。”
  拍卖会结束后,成员们开了一个小会,总结经验教训。黄千里说,“虽然‘拍客’成立没多久,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已经渐渐步入正轨,相信‘拍客’能越走越远。”(侯大超 赵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