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喜迎八方学子——————我校2010年新生顺利入学
本报讯(记者赵立爱 学生记者王宁)9月10日,我校迎来了新生报到的第二天。连绵的夜雨冲走了初秋的炎热,大一新生的到来使得雨后初晴的校园更加清新亮丽。飘扬的彩旗,火红的标语,构成了校园里一条靓丽的风景线。迎新工作者全力以赴,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的服务态度,热情的帮助和服务于大一新生,忙得不亦乐乎。悉心的引导,细致的服务,无处不彰显轻院人迎新的热忱,在这里,新生切实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院部:未雨绸缪,于细节处见真情我校的新生接待工作组织周密、准备充分。扩招1000余名学生使今年的迎新工作更加艰巨。学校专门成立了新生工作领导小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证新生能够安全、顺利入校。学生处、各二级学院都提前做好了迎新的各项工作准备。每个学院都设有新生到站接引区,家长休息区,行李放置区,报道咨询区,凸显以人为本,急新生之所急,想新生之所想的理念,力求将迎新的各个细节做得周密和完美。食工学院设有专门的产品展示区来展示各种科研成果,政法学院设有党员流动服务站,化工学院设有新生服务总台,为新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新生:志存高远,于独立中见坚强2010级新生大多是90后。在和每一个新生的交谈中,记者总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对大学生活有一个相当美好的憧憬。他们大都很腼腆,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却充满了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化工学院的王同学说,他没想到学校会这么大,在这么好的坏境中,他一定要好好学习,全面发展自己,争取让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过的充实。家长:谆谆教诲,于微言中见大义今年陪同新生前来报到的仍然是浩浩荡荡的家长大军,有的甚至是全家七八口一起出动。在家长休息区,记者采访了一位普通而又极不平凡的老党员———郎丰振老人。来自潍坊的郎丰振老人几年来资助了41个农村贫困学生,捐赠资金6万,社会求助12万余元。他资助的学生大都顺利地考入了自己的理想院校,其中一个学生考入了我校化工学院。他教导大学生,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还要求年轻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最后,郎丰振老人用“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句诗提醒当代大学生要珍惜光阴,不要白头空悲切,并祝愿新生度过一个充实美好的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