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分析形势抢抓机遇战略思考谋划未来
———就我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问题访校发展规划与“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兴明


  一、 请谈谈这次编制学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答:以5年为一个周期编制规划是政府管理社会事业的重要方式,早在去年十月份,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转发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我省“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校党委在更早一些时候就提出学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求,并把它列入2009年福州大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校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准备工作已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有些专项规划已经开展了前期调研工作,有些部门提出了专项规划较成熟的框架意见。
  精心编制好学校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意义重大。首先,我校在围绕区域特色创业型东南强校建设目标,实施两个阶段四步走既定战略部署中,“十二五”是第二阶段两步走的第一步,也是总体两个阶段四步走中的第三步。它是实现东南强校建设目标最关键、最必须攻坚的五年。作为第二个阶段10年 (距建校60周年实际只有8年)中的前5年,校领导提出应该把建设东南强校的最终指标和重要目标放在“十二五”这5年中实现。否则,后面就会带来被动。
  其次,加强规划管理是政府转变管理职能,对高校重在实施目标管理和宏观管理的重要体现。一所高校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的高低、规划付诸实施的程度及执行效果的好坏将成为政府主管部门或社会中介评价一所高校的主要考察点,也是政府决定对一所高校进行资源投入时参照的主要依据。今年上半年财政部启动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申报时,就要求学校提供总体发展规划和相应的专项规划备其考察评估。可以看出,这是今后政府治理高校方式转变的重要信号。因此,本次学校“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务必精心编制。
  二、目前学校正在进行的“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要求?
  答:学校提出必须围绕东南强校建设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和科学发展的战略视野,精心编制一个既凝聚人心又切实可行,既有科学性、前瞻性又有可比性、可操作性的科学发展规划。对这一编制工作目标,日前校领导在有关单位调研时进一步作出具体要求,提出编制规划时必须保证规划目标具有标志性、规划思路具有前瞻性、规划措施具有可操作性、规划落实具有可考核性。这很好地概况了本次规划编制总的工作目标要求。
  三、学校“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基于哪些战略思考和原则要求?
  答:学校提出编制规划的“六项战略”和“六项原则”。校领导提出的“六项战略”是:以质量为核心;以学科为龙头;以人才为根本;以创新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六项原则”是:坚持科学性、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定性目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与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深化改革与又好又快发展相结合;项目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重视规划编制与强调实施效果相结合。
  四、与以往编制五年事业发展规划相比较,“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答:最大不同点就在于高度强调规划编制的可执行性和可考核性,这实际是规划编制的“范式”转换问题。可实施、可执行、可检查、可考核要求成为编制规划的着眼点和出发点。这与以往编制规划时侧重于未来理想蓝图的描绘,轻于可执行性方面的考虑有了很大区别。其中,强调“项目带动”是新一轮规划编制的显著特点。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新近发布的江苏、上海等省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均设置专章列出支撑规划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组织实施重大 “项目”、“工程”、‘“计划”和开展改革试验、试点成为推动规划实施的主要抓手。即将出台的《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同时含有系列的改革项目和改革试点。本次学校“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校领导十分重视规划编制的可执行性和可考核性,要求各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在筹划学校5年事业发展中,务必将发展和改革的目标、理念和思路落实在可执行的、经过精心设计的各类项目、计划和改革试点中。作为支撑本单位未来5年规划实施的重点、关键、特色项目或消除薄弱环节的项目拟一一列出。它是今后5年编制学校事业发展年度计划和确定专项资金需求与投向的基本依据。所列项目的质量和水平是评价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可执行性和可考核性的重要标准。
  五、要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首先,必须深刻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着重对2010年学校建设和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校领导的讲话以及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习近平同志视察福建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会上校领导讲话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并紧密结合各单位实际进行编制。
  其次,搞好规划编制的前期调查研究。需深入了解和分析“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做到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服从、服务并深度融入国家、福建省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要进行学校校情调查,摸清家底,了解自身的比较优势、强项、特色和薄弱环节,明晰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使规划做到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第三,科学定位自身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应当突出规划目标的标志性和显示度,既要有定性目标又要有定量指标,以避免规划目标的设定过于笼统;规划思路要突出创新性和前瞻性,要突破传统的路径依赖;规划举措要通过组织系列项目实施和开展改革试验、试点,将规划的目标、思路转化为可操作性的举措,增强规划的可执行性和可考核性。
  特别强调的是,规划的编制,要贯彻落实国家、福建省关于深化规划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规范规划的立项、编制和审定等工作程序。要打破部门局限,吸纳各方人员尤其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一线教师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审定,使规划的制定过程成为集中集体智慧的过程、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决策民主的过程、凝聚和激励人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