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王明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图为王明昊在为学生解答问题。
  本报记者刘春荣摄


  “小朋友,怎么样啦?”“嗯,不好啊,不会做?”“还好吧!你应该可以的,我可是很看好你哦!加油!”这是电信系海外班王明昊老师在课堂练习时与一位同学的对话。在王明昊的课堂上,总会保持着这种愉快、活跃的氛围。像以上富有幽默感、80后气息的话语在她的课堂上已是屡见不鲜了。就是这样一个富有活力、幽默风趣的老师,让她的课堂不曾冷过场,让学生们不由自主地爱上了她的课堂。
  王明昊教的是一门比较枯燥课程———C语言,但她的课堂却不乏味。她总会运用一些幽默有趣的例子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她的课件很简单,只有知识点串成的大纲。她凭借自己学习和教学的经验,再加上不断积累起来的生动实例,自由地将知识点展开,让同学们更轻松地接受知识。
  主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王明昊在课堂上会让同学们做些练习,然后再轮番上台讲解自己的答案。“嘿!别急着走啊,你还没告诉我你这个答案是啥意思呢。来来,赶紧和我说说!”王明昊的话语中偶尔会带着一些可爱的语气,严格中掺入温柔,刚柔并济,让学生无计可施,只好乖乖学习。“其实我不希望课堂充满着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是需要大家自己在课外不断积累的,我注重的是培养大家实践的能力。”王明昊说。为了让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每个期末,王明昊都会布置三四个同学一组,共同完成一项final7project。“同学们做这个final7project项目,完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做的花样很多,有迷宫、贪吃蛇等等,但这个项目从开始到完成都是学生自己参阅课外书籍来完成的。通过这个项目,能让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提升。”王明昊说。其实,在同学们整个制作过程中,王明昊和同学一样忙碌着。记者采访王明昊时,是在中午一点,而此时,她正在办公室里为第13组同学解答制作final7project中遇到的问题。计应091海外班的谭泽阳告诉记者,王老师几乎每周都会留出一个下午的时间为大家解答问题。在制作final7project的这段期间里,她舍弃了宝贵的午休时间。同学们每天中午都可以去办公室“骚扰”她。王明昊说:“我想,当每一组同学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将final7project完成时,他们都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让他们爱上学习的。”
  “王老师为人和蔼,像我们大姐姐一样,但在对待细节上的问题时,她却非常严谨。在1000多行的C语言程序代码中,她不但不允许同学们有一丁点错误,而且还要求每一行代码的格式都必须是最简洁明了的。”谭泽阳告诉记者。“在细节上,我确实比较严格。出国留学时,我曾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吃过亏。因为我也是从我校海外班毕业的,对海外班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和自己一样在小细节上吃亏。”对于记者的疑问,王明昊解释道。
  正是抱着对海外班的一种特殊的情感,王明在一开始就对学生抱有很大的期望,她希望的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考出很好的成绩,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学到一些东西。“关键是要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理想和目标。能够得到一种自学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因此,王明昊一直要求学生多自学,多思考。王明昊微笑地说,“在我的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将知识学好,其他一切都OK啦!我觉得学习的关键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本报记者 吴桑桑 刘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