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小小签里大学问


  “你抢课中了几门?”这句话在每个期末时,已成为大家打招呼的流行语。今年开始教务处不再为新生在大一上学期预置所有课程,如何选课就成为了在摆新生面前的大问题。对外经贸大学的选课制度成为了新生们关注的焦点。校报就带领大家深入选课制度,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大家需要选择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计划外课程这四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是根据大家的教学计划必须要选择的课程,根据大家的培养计划,每一门课程都是严格按照不同的开课学期划分的,原则上应按照自己所在的学期选择合适的课程。例如,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是某些学院大一的必修课,那么这些学院的同学在大一选课的过程中就要选择这门课程。而计划外课程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分富余的情况下做出选择。新生们必须要注意的是,计划外课程不算在必修课程学分内。
  在弄清了应选择什么课程后,接下来要关注的是优先级问题。关于优先级的设置:学校一共设置了四个优先级。第一优先级课程是本学期应开的必修课,其中包括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必修课、专业入门课(在公共基础课模块中)、主要课程。第二优先级课程是按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应在本学期开设的非必修课程。第三优先级课程是按培养方案所确定的非本学期开设的必修、选修课、辅修课,其中辅修课程为公共基础课模块课程的课。而第四优先级课程为不属于公共基础课的辅修课程以及全部计划外课程。此外,为确保同学们能够顺利毕业,选课系统为应届毕业生在第八学期也就是大四下学期特别设置了“有求必应无敌签”,作为毕业生特权排在了第一优先级之上,这也是为了同学们自身做出的决定,充分体现了选课设置的人性化。
  优先级的问题一旦确定下来,接下来就是抽签。同一门课程,有的同学有抽签显示,而有的同学则无需抽签。原因有以下几点:如果第一优先级的人数等于课容量,那么只保证第一优先级的学生选课,即这些学生无“抽签”显示;其他优先级的学生虽然显示“抽签”,但必不中。如果第一优先级的人数大于课容量,那么第一优先级的学生也要通过抽签来决定,有可能不中。若第一优先级的人数小于课容量,而第一优先级的人数加第二优先级的人数大于课容量,那么则先保证第一优先级的同学选课,无须抽签,其次才是第二优先级的学生,且需要抽签,而其他优先级的同学,虽有“抽签”显示,但必然不中。若第一优先级的人数加上第二优先级的人数小于课容量,且第一优先级的人数加第二优先级的人数及以下优先级的选课人数大于课容量,则保证第一优先级、第二优先级选中,无须抽签,而其他优先级同学需抽签,且不一定能中。
  这样一来,还有一些同学,在他们的培养方案中,有些课程属于必修课,然而仍需要抽签且有可能不中。第一,有可能具有第一优先级的同学人数超过了所在教学班的容量(此时其他课堂有课余量)。第二,同一课程所有课堂的总容量小于第一优先级人数。此时教务处会积极地与开课学院沟通,争取能够增开课程或扩大课容量。比如今年09级同学选择《马克思主义原理》该门课程,由于是分3-4学期开设,因此本学期只开了09级学生的50%课容,但是未抽中的同学可以再第四学期继续选课。这样就保证了每一名同学都能有课上。第三,跨学期选必修课,那么这个课程的优先级低于按培养方案应在本学期开设课程的优先级。此外,由各个学院负责的培养方案设置也与选课的优先级有很大关系。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在绝大部分学院的教学计划中都属于数学课组,也就是公共平台,然而因为在经贸学院的教学计划里这门课程被列入专业基础必修课,而其他学院仍作为公共基础课,因而经贸学院的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就拥有更高的优先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