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工作 娇小也可“拼三郎”———记卫管学院教师方桂霞记者朱梅福
觉悟高于一般群众的,应该是党员;觉悟高于一般党员的,应该是优秀党员。优秀党员是什么样子?一般来讲,应该是困难当头豁得出去,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日常工作中也能看得出来的那种兢兢业业、实实在在的人。卫生管理学院的教师方桂霞还真是这样的一个人。
娇小也可“拼三郎”
方桂霞,2002年毕业后获得免试读研,因此做了两年的学生专职辅导员,2004年进入教研室正式攻读研究生课程,再以后便成为卫生管理学院医疗保险系专职教师。她个头不高,娇小玲珑、看上去比较单薄;朴实平淡,一点也没有城里人的那种傲慢。但就是这样一个弱小的女子,工作起来,却颇有点“拚命三郎”的味道。
比如说做起科研来,她就一点也不惧怕严寒和酷暑。2007年9月到第二年的4月,作为课题组成员,她为了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监测与评价"现场调研,以弱小的身躯,带领3个研究生,硬是在霍山县的大化坪、诸佛庵、与儿街的3个乡镇卫生院以及所辖村卫生室之间来回跑了个大半年,气死了“秋老虎”,打退了“倒春寒”。
每天早晨6点起床,漱洗吃饭做准备,8点出发,中午12点再回到住处,再洗漱吃饭做准备,下午2点又出发,到6点再回到住处。晚上还要和研究生们在一起讨论白天的工作进展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大半年来,每天都重复地收集着就诊病人的门诊登记本和门诊处方,提取就诊病人的姓名首字母以及性别年龄,掌握就诊时间和就诊原因以及治疗措施和处方费用等信息。有时为了收集一本“门诊登记本”,她要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三到四个小时,才能到达深山里的村卫生室,这样来回就是一天,中饭也只能将就了。特别是早春三月,山里阴气大,白天一身汗,晚上回到住处又冷得难受,这使得她经常患感冒。感冒的次数多了,便转发为鼻炎,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等,好在都没有影响她的工作。如此天天,她没有在同学面前说过一声苦,大半年也只回过几次家。
作为普通教师,她也十分关心学院的发展,每逢学院有“突击任务”,她都积极参加,比如学院申报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及开展省医药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研究时,尽管她有孕在身,仍然坚持参与,未向学院提出任何要求。
那段时间,无论是查找资料、撰写标书,还是准备答辩、收集支撑材料等,她都积极参与,随叫随到,毫无怨言。这些工作,有时候是要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当她发现自己怀孕后,也曾担心电脑的幅射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但她也知道,半路上是难以找到顶替的人,就算找到,短时间内也不会很快熟悉,工作起来确实无法下手。于是她还是告诉自己,“做事要善始善终,既然答应的事,就不能因为个人的原因而影响学院的申报工作,影响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虚心练就基本功作为教师,方桂霞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做到既教书更育人。她主讲的人身保险、保险精算以及保险经营与管理等课程。虽说她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而且成绩优秀,但真正要走上讲台,她总是虚心地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课前做到认真备课。
带保险精算课程时,她先是做“小学生”,随堂认真听课,向先她授课的老师学习课堂授课经验。还主动地把教案拿给教研室有1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征询对自己教案的修改意见。保险精算课程公式很多,每次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她都要把所有的公式推算过程反复推演三、四次,不搞熟悉不放手。她强迫自己在课堂上要脱稿,做到熟练推演。为了在课堂上能有更多的例题和练习,她购买、借阅了不少好的基本教学参考书。例题和练习的答案有时不是一个,她就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解题思路,使每一道题都能获得不同的答案。每次课后,她又认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并在第二节课时集体解答。听过她课的学生都说,“方老师的保险精算课,思路清晰,一步一步怎么回事搞得清清楚楚的。”
正因为她的谦虚和认真,使得她获得了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优秀奖”和学校的“教坛新秀奖”。她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有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学校和学院的优秀论文。
身体力行一心育人“不做辅导员了,是不是不大和学生接触了?”
“不是的。尽管我现在不是专职辅导员,但我还是很关注学生。我对那份工作还是很怀念的。”
方桂霞知道,老师的魅力在于为人师表,老师的功夫在于言传身教。她说一个好教师就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她告诉记者,作为专业教师,她不仅要了解专业知识,身边总是不离专业书,而且还十分关注并掌握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和学生打交道。她喜欢看《半月谈》、《参考消息》以及其他党报党刊,她说这是做专职辅导员时养成的习惯。她希望通过这些,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提升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
她说她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她每年都积极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好几年都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
艾滋病人总是不被人理解,有很多人对他们“畏而远之”,甚至连有些医学生也不愿和他们接触。有一年,她带领卫管学院的5名本科生志愿者,在利辛县中疃镇张板桥村和后冯村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示范活动。就曾经和84名艾滋病人、30名艾滋病人家属有过“亲密接触”,不仅和艾滋病人握手、谈话,还同他们一起喝水、吃饭。她说,和艾滋病人一起吃饭、喝水,是一种示范活动,通过这些,可以教育村民,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通过宣传,特别是示范活动,让村民掌握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和安全套使用知识。
那一年,他们的工作受到了当地卫生部门的好评,她自己也被评为安徽省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她还多次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干”等称号,多次年度考核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