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劝退生”到南大研究生
———看出色的学生工作如何让“差生”成功转型
近日,校长信箱收到一封特殊来信。写信 的是该校06 级物理学专业小尹的父母,他们 的儿子曾因沉迷网络等原因而导致成绩急剧 下滑,面临退学的边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让 很多任课老师头疼的学生,却在一位老师的帮 助下,不仅获得了学士学位,从校长手中接过 学位证书,更不负父母和老师的众望,以优异 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大学金融学的研究生。
看到儿子几乎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尹的妈 妈不禁感慨万千。她说:“儿子休学那一年里, 他们一家子都沉浸在痛苦之中,儿子迷茫,我 们也跟着无助。”但正是该校物理科学与技术 学院副书记王剑敏老师与小尹的一次谈话,彻 底改变了这一家子的状况。
“只要看到你有一点点进步,我就会给你 机会和希望。”这是王剑敏老师在小尹复学回 校后对他说的一句话,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
在小尹回校重新学习期间,王老师时常通 过短信、电话与他谈心,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 况,并主动联系专业课老师帮助辅导。另外,王 老师还鼓励小尹邀请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和他 “一帮一”结伴学习,这个当时的榜样已早小尹 一年考取了南大的研究生,无形的手一直牵引 着小尹勇往直前。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王 老师知道最重要的是要帮小尹找回自信。考虑 到挂科的学生会因为自卑而影响他们的生活 态度和精神状况,王老师发自肺腑地与这位彷 徨未来的男生心灵交流,告诉他,她会一直陪 伴、理解和支持他。虽然最初有些排斥,但小尹 最终还是被王老师的真诚所打动了。那一刻, 他告诉自己,必须重新面对未来。自此之后,小 尹坚持每天坐在教室的最前排听课,坚定与网 络和游戏“作战”的决心,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 儿,他不但将落下的学分全部修满,而且在今 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也以364 分的好成绩 拿到了南京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小尹的转变只是一个典型,这样的情况, 对于从事高校管理学生工作的王剑敏老师来 说,绝非偶然,而她总是对学困生不离不弃, “这些孩子们对于学院来说,可能多一个少一 个关系并不大,但每一个孩子都是他们父母的 全部和唯一。”关注、鼓励、树立信心、激发潜力 等都是王剑敏老师对待学生工作的核心词语, 因为她深知象牙塔中的同学其实也很渴望能 在学校中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爱抚。这样的感 悟使得王剑敏老师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换位思 考,提倡鼓励教育,她笑着告诉记者:“我总是 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发现他们身上与众不 同的闪光点。”走在校园里,王剑敏老师总是主 动与她的学生打招呼,这种亲近同学的方式是 她跟学生拉近距离的一个小秘诀。
这当中最具特色的是学院每次期中考试 结束后组织的“关工委与学困生”的座谈会。曾 经是教育一线的退休老教师与考试不及格或 及格边缘的学生围桌而坐,一起探讨学习难 题、畅谈成长烦恼。一些学困生还经常在会后 以小纸条的方式跟老师交流,对于他们的一道 道难题,教师们总是给予 最大程度的帮助和关爱。 因为大家都明白,大学四 年虽然短暂,但却是一个 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 四年。
因为成绩原因而退学的现象如今在各高 校时有发生,辛苦考上大学又放弃,这实在令 人惋惜和担忧。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 记李翔看来,大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态 度,这个原因对高校学生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 求,不能只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严格教育,而必 须加大对学困生精神上支持与帮助。
据了解,寓教于乐是现在大学生普遍接受 的一种教育方式。受到这个启发,物理科学与 技术学院经常开展一系列学生活动,借助老 师和同学的联动机制,潜移默化中灌输和引 导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 观。“学生工作没有灵丹妙药,只有投入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对待学生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李翔书 记感言。
春雨润物细无声,明德育人量无穷。面对 小尹的成功转变,这位幸运的母亲道出了天下 父母最朴实的心愿:“我们写感谢信的初衷其 实很简单,就是想用言语来表达身为父母对学 校和老师的感激之情。作为家长,孩子的健康 成长与成才太重要了!” (姚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