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秀嘉人 榜样女生
“女生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诞生于高校的校园趣味文化代表产品之一,在我国高校中举办的历史已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都定期举办缤纷多姿的女生节。我校秉承“全心全意为女生服务,全面提升女生综合素质”的宗旨,自去年起举办了首届“独秀嘉人”女生文化节,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展示我校女大学生的美丽、智慧、青春与活力,引导广大女生更多的关注自身综合素质。今年,我校以“自信女生,铿锵玫瑰”、“智慧女生,魅力达人”、“美丽女生,秀出自我”、“关爱女生,不让你的美丽受伤”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举办了第二届“独秀嘉人”女生文化节,并精心打造了“独秀嘉人”榜样女生人物评选活动。
“独秀嘉人”榜样女生人物评选活动作为本届女生节的一大亮点,是聚焦我校女大学生感人事例,以我校全日制在校女大学生为评选对象的一项评选活动,旨在挖掘我校女大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奋进的感人事迹,树立自尊、自立、自强而又富有魅力的女生先进榜样,充分展现我校女大学生的形象、素质与品格,为我校广大女生树立标杆,以激励其相互学习、完善自我,进而推进优良学风和校风建设。
她 是在田野采风的行者,用文字记录音乐的灵魂;她是灯光流泻中奋笔疾书的强者,用严谨构筑每一篇论文的精髓。她是金萌,从音乐学院走来。
思想上,她爱国爱党,是班上的第一批党员。学习上,她一丝不苟,综合测评、专业成绩同时名列全班第一。大学期间,她通过了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普通话一级乙等的考试,连续两年荣获国家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励,并在我校“创新杯”论文大赛中分别夺得文科类一等奖和三等奖。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工作和比赛活动,力求全面发展,曾连续三次荣获校级社会实践活动评比一等奖,并在桂林日报上发表实践通讯稿件数篇。
不是自卑,是从 心 开始,坚强拼搏;不是平凡,是甘于奉献,谦虚笃行。她用“纯朴、善良、诚恳”的画笔,为自己描摹出绚烂的风景。作为学院红十字会副会长,陈春燕积极奔走于各种公益活动,传递关爱社会的信念:在三合小学,她用温暖的笑容、耐心的讲解,让孩子们懂得了更多预防疾病的知识;母亲节,她亲手寄出无数封承载着同学们对母亲深深祝福的家书,让爱飘扬千里;聋哑之行,她用手语带去我们的祝福,让一个特殊的群体感受生活最深层的美丽。
作为校团委办公室助理、校礼仪队副队长和班级的学习委员,她用她的热情、细心与责任,为所在的集体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忙碌的工作中,她懂得如何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大一学年,她以年级专业综合排名第二的好成绩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学干等荣誉。
胡津铭,来自体 育 学院,一个倔强勤奋的女生,从平凡中闪耀出她不一样的光芒。天尚未露出鱼肚白的时候,训练场上早已活跃了她刻苦的身影;北风呼啸的时候,她在水里勾勒自己的梦想;当别人还在妈妈身旁撒娇时,她已远离家乡,独自开始了饱含泪水与汗水的寻梦之路。
泳池的清水浇灌了她的冠军梦想,闪亮的奖牌见证了她的不懈努力。退役了,她告诉自己:身体可以退役,但运动员的精神永远不能丢!进入大学后,尽管她的文化基本功差,但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担任了年级团支书和2009级运动训练的新生班主任。“校级优秀团员”、“校级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就是给她最肯定的回报。课余之时,她自己招生教练游泳;2009年暑假,她带领趣味体育小组,参加万众爱心学校组织的“四进社区活动”,从社会实践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在她心中,努力是一种品质,优秀是一种习惯。
提 起梁昌秀,认识她的人总会说,她是一个忙碌的人,一个完美主义者。
工 作上,她踏实肯干,勇于奉献。担任院学生会信息部部长、团支部团支书和独秀网编辑部的副部长期间,她尽职尽责,多次参与组织学院和团支部的大型活动,为所在的集体赢得了沉甸甸的荣誉。学习上,她刻苦努力,不甘人后。大一,她的学习成绩和综合排名都位居第一,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年级学习标兵等奖项;大二,她顺利通过全国英语四、六级,计算机区一级和国家二级的考试,普通话一级乙等,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自治区三好学生。在创新杯、辩论赛以及各类征文比赛中,她也都取得傲人的成绩。
“选择我所爱的,爱我所选择的”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说她热爱这些工作,并乐于为大家服务。
林小佩,一个来自北海的阳光女孩。她用微笑在生活,是一个对着别人微笑的女孩;她用心地倾听着特殊群体的声音,用行动去关爱、呵护他们。
她连续两年获得“广西师范大学校级优秀干部”以及“广西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读研期间她发表独著论文两篇,参与课题7项,并于2009年获得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乙等。她热爱艺术,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艺术活动,所获奖项达20项之多。
2005年,她加入到了万众爱心学校的团队,从最初的志愿者到万众爱心学校的副校长,她意识到原来一次爱心活动能够给那么多的孩子带来快乐。从那时起,她关注到了身边的一群特殊群体———流动儿童!在多次的社会实践中,她明白了原来爱心活动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除了捐钱捐衣物捐书以外,如何引发更多社会上的人关注他们才是更重要的。为此,林小佩一直在付出努力和行动!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坚持自我,在生物科学研究的世界里坚持不懈,她是高山上熠熠夺目 的 明珠,用和善的微笑感化身边的人。
现担任学院分团委副书记的她,始终坚持“一切服务同学”的宗旨,曾组织开展多项卓有成效的大型活动,由于工作突出,她荣获了自治区“优秀学生干部”,广西师范大学“优秀团干”、“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称号。
她热衷公益,坚持义务家教,并长期参加家乡教育辅导活动,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莘莘学子圆大学之梦。今年寒假,她组织带领实践团奔赴广西贺州,对在炮竹爆炸事件受害的儿童家庭进行慰问调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她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曾两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2009年度,综合测评居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注重科研创新的她,在第十一届创新杯评比中荣获校级二等奖。
她叫蒙春月,是信念的传递者,也是勇敢的追梦人,她用坚持不懈的信念追求着流光溢彩的别样人生。
上官雪 华———个响亮的名字。作为一名贫困生,她深知贫穷并不是她的过错。贫穷,让她学会独立,学会自强,学会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她通过自己的勤劳,赚取了大学的全部生活费,同时还用微薄的收入资助他人。她参与了一年的义务支教,以优秀的工作成绩被评为“志强之星”。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连续两年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获得2007-2008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
她是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的成员,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全院师生,她在自尊的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她是“金凤计划”第三期学员中的一员,与姐妹们一起参加了广西师范大学“用爱点亮心灯,用心唱响生命”励教助残大型慈善晚会。
贫困,是一种催人奋发上进的力量,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朴实与坚韧。成功的种子,早已在这个来自乡村的女孩心中生根,发芽,等待繁花似锦,争奇斗艳。
她个人综合素质较高,认真学习各 门 课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第一,曾获“学校年级学习标兵”,同时以个人综合素质排名学院第一的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
作为学院分团委组织部部长,她在工作中大胆创新,积极进取,曾获校级“学生干部标兵”、“校级优秀学干”等荣誉称号。她善良质朴、孝老爱亲,热心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中,为消除性别歧视、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贡献力量,密切关注女童教育及女性的健康发展等社会问题。
2010年9月,她将揣着梦想、热情和希望踏上通往法国的求学之旅。她要把祖国的文化与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发上进的精神带出去,要让外国人都知道,不仅仅是油画才能体现艺术的高贵,中国国画的内涵也能阐释不一样的古老岁月。
她就是沐浴中外文化阳光的苏筱丹,自主学习,用心享受,充实了她智慧的行囊。
她看上去很普通,如果不是拄着双拐,可能并不引人注意。她叫向敏,是一个从遥远山村走出来的湘妹子,也是从工厂走出来的打工妹;她是老板和同事眼中的“优秀员工”、“先进个人”、“自强模范”,也是刚刚当选的“榜样女生”、“志强之星”。
她曾被人当废物一样看待,也曾在小学六年级就因为学校拒收而被迫辍学;她曾在找工作时处处碰壁,也曾痛苦到想要结束生命。
2008年9月,为圆大学梦,她辞工来到我校文学院攻读自考。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刚开始听大学课程,简直如坠雾里。为此,她总是粘着老师一遍遍地问,课后更是扎根图书馆和自习教室。天道酬勤!仅一年的时间,她就考取了大专文凭,顺利升入本科,教师资格理论考试和计算机一级考试也都成功通过。为了更好地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课余时间她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曾获“诗文朗诵大赛二等奖”、“模拟求职大赛优秀奖”、“校级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等。此外,她还利用有限的时间兼做了两份对外汉语家教。
目前她正刻苦备战11月份的心理咨询师考试,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呵护孩子心灵健康的心理老师。她希望所有人都能善待自己的健康,善用自己的健康……周燕,来自文学院 2007级汉语言文 学 三班,始终自信乐观的她,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成就着属于自己的魅力。
她曾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校级单项奖学金等奖项。她用自己的执着努力缔造了文学院一名优秀的学生公仆,连续两年获“校级优秀学干”、获学校评估期间的“工作学生技能奖”、校级“十佳团员”等奖项。
教师技能上,她永远是一个先锋,粉笔字、演讲、讲课、唱歌的特长,成为她实现梦想的钥匙。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讲故事和朗诵比赛、“中文之光”粉笔字和讲课比赛、新生演讲比赛……一个个绚丽的舞台是她放飞的起点。
她尤为青睐于在实践中成长自我,利用暑假时间,连续三年在家乡创办专门为中小学生补习的“阳光班”;她参加了全国首届大学生万村远程教育活动,将远程教育知识播撒农乡;清真寺的调研活动,更让她感受了另一种文化的熏陶……实践报告《华江瑶族乡“远程教育”进万村志愿活动总结报告》、《“阳光之旅”,闪亮瑶乡》分获校级一等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