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向新生发放贴心大礼包 张忠妍摄
梅园小操场人山人海,新生纷纷在此注册报到;桂园“绿色通道”为困难学子带来了希望;宋卿体育馆学费缴纳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迎新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9月6日至9日,珞珈山迎来了新主人。
志愿之花
有新生的地方就会有志愿者。带领新生从火车站来到学校,顺利到梅园小操场注册,搬运行李到宿舍……每个环节都闪现着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志愿者们一路奔波,悉心帮助我们,他们的热情让我倍感亲切。”一名新生感激地说。
“众多前来报到的新生和家长,让梅园小操场十分拥挤,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便利,以满腔热情让他们感受武大的温暖。”文学院志愿者林丽弯说。已经忙碌一天的社会学系邱越,提到自己的志愿服务时脸上仍挂满微笑,“迎新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看到一个个满怀希望来到武大的学弟学妹时,不禁想到当初自己初入武大的情形,让我深感一切付出都是甜蜜的。”
全新气息
一张张青涩而又充满朝气的面孔,他们是高中阶段的佼佼者,今日相聚武大,给9月的珞珈山带来了新的气息。
来自香港的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生何子聪,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武大,虽然对陌生的环境充满新奇,但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他已经做出了规划:“利用4年时间学好专业知识,加强与内地社会的联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第一次踏进美丽的大学校园,让人耳目一新。接下来的军训可能会比较苦,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有信心克服困难。”空间信息与技术专业国防生赵邦辉说。
“孩子能够在武汉大学翻开人生新的一页,在这里学习生活,我很放心,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他能够如愿以偿。”新闻与传播学院一位新生家长一边赶往宿舍一边自豪地说。
各有奇招
迎新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学校有关部门和各个学院(系)的精心组织安排。
文学院将迎新与“创优争先”工作相结合,发动高年级全体党员参加。该学院“小亭”志愿者服务分队异常活跃,良好的服务赢得了新生和家长的肯定。
青年发展咨询与服务中心别出心裁,在迎新现场准备了“弘扬小亭精神,情系灾区”爱心书签,许多新生和家长欣然写下了对灾区人民和赵小亭的祝福。“小亭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迎新志愿服务中,将爱心继续传递。”该中心媒体公关部部长林屾说。“志愿者服务很周到,他们专门备有报纸,还现场为我们讲述小亭的故事,让我们很受感动。”一名家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