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培养目标增强核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精心打造哈工程人才培养品牌
编者按 学校二届十四次全委(扩大)暨2010年暑假工作会议,结合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专题研讨。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副校长杨德森分别结合学习《纲要》的体会,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了专题发言。有关部门和学院的12位负责人在会上作了相关专题发言。本报从本期起陆续刊登根据这些发言整理的文章,供全校师生学习和交流,以期对我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启迪。
今年学校暑期工作会议的议题是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培养质量,这实际上正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高教规定的核心任务。《纲要》提出: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现在从“人才培养质量”的层面来讨论问题,这是一个进步。长时间里,我们讨论的是 “教学质量”,显然从“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认识问题才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果树因果实而得名”。哈军工为国防科技的各个系统、各个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是哈军工广受尊重的最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校秉承哈军工的人才培养理念,一直十分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在提升质量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开展“一提三优”工程以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质量的监控和提升力度,使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又有了显著的提高。我校的品牌在业内和省内的高中当中口碑很好,我们学校的学生考研率从5年前的27.5%提高到了今年的48.7%,我校的本科生一次就业率长期以来稳居全省第一位等都是标志性成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提高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从哪些方面入手、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变成全校职工的意志和行动?
一、人才培养质量是由什么决定的产品质量取决于原料、设计水平和生产加工水平。人才培养也是一样,在边界条件确定之后,质量主要受评价体系的制约,尺度不一样,标准不一样,结果肯定不一样;同时质量取决于、服务于培养目标。不同用途的产品,生产工序、工艺水平和加工精度要求肯定不一样。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所对应的培养方案当然是不同的。
1.培养目标定位是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前提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已经十分明确,党中央早就规定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温家宝总理今年“五四”对大学生提出了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完整的人格”的要求;《纲要》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我校在第二次党代会上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可靠顶用的一流的工程师和企业家。现在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坚定信念与创新精神,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使我校成为我国‘三海一核’领域一流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培养目标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必须分解到可操作的层面,每个专业都要有自己的更加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才能支撑学校的总体目标定位。各个机关部门,院系,教研室直至教师、职员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要层层分解,细化这个目标,找出与己相关部分,制定出操作标准。应该让我们的每一个干部、教师都清楚:我具体负责人才培养质量的哪个部分,标准是什么。
对于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不论他对应的培养目标如何,支撑这个目标的内容也就是标志学生质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思维)和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意志品质,心理心态,沟通表达)。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主要应该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展开。
2.用户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评判者国外的许多大学,其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在外部,雇主提出用人标准;学校再将其分解细化,并依此来设置培养方案,而且确定的方案必须目标清晰、措施具体、对应性强、可以量化。雇主还要对人才进行评价;然后学校信息反馈,调整方案。在我国,质量监控主要靠内部循环。学校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成绩上 (课程由我设,分数由我给),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
内部监控是必须的,是保证质量的第一道关口,但产品质量最终不能由生产厂家说了算,而是应该由消费者说了算。我们有严格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些都很重要,对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不可或缺的。但说到底这只是内部监控。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归根结底还是用户说了算。用人单位用不用你的毕业生、用多少、怎么用、给你什么等级的薪酬,就是他们对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因此,为了努力提高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我们都应认真关注用户对我校学生的评价和反馈。
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本质上是一致的,但由于立场不同有时是不一致的,有时甚至会有冲突。既然人才培养质量最终由用户说了算,那么,学校和每个院系都应有一个机制,定期同用人单位有沟通交流,听取意见。用户最关注的是什么?短期评价(如招聘选拔、第一任职):看核心能力;长期评价:看核心能力+综合素质。
二、现阶段我们面临的质量问题提高培养质量的标准程序应该是:确定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估现有水平———发现质量问题———找出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推进实施改进———质量评估———反馈。而评价体系又取决于培养目标,即质量取决于目标,质量从本质上讲是对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提高质量的过程实际上是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出在评价体系的差异和培养目标的模糊上面。现阶段对我们来说,需要回到原点思考问题。要解决“提高”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目标的操作化问题。就是说,我们目前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最大问题是对操作性的培养目标不清晰,心中无数。
在学校层面,我们的培养目标已经清晰明确。院系则应该细化这个目标。即根据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定位,确定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然后将这个目标分解为若干部分,再确定每一个部分如何实现。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给谁培养?他应该能够干什么?这些大前提确定之后才是如何培养和如何提高的问题。当然培养目标在专业层面必须具体,我们专业培养的人的核心能力是什么?表现在哪里?如果目标不清晰,只有一个模糊的目标,就难以确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那么我们怎么培养?怎么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质量?怎么知道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我们既定目标有多大差距?怎么知道质量提高了没有、提高了多少、怎么提高的?
现在我们仍有一些院系并没有完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知道自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种情况下谈何质量,如何提高?
三、如何提高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1.树立全员意识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木桶理论是人所共知的,人才构成由很多块木板组成,需要多方协作,人才培养是大学里最为重要的一项全局性工作、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全校所有部门都要为这个工作服务,都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终级目标,是衡量各项工作的最高衡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大学里人人有责。人才培养是大学第一要务,所有工作都应与人才培养有关。
广大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当然也是提高培养质量的一线实施者。陈赓院长说过,“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是要由车间的加工者来保证的。教务处(研究生院)是最重要的部门,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教书、育人不单单是教务处的事,对于全校的干部、职工来说,“我们都是端盘子的”。在人才培养这个大系统里,辅导员、班主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师资力量,学生工作部门(系统)是直接担负学生教育的重要职能部门(系统);基层党团组织,学生团支部、党支部、学生会,包括学生社团都应以育人为主要任务;各个机关单位当然责无旁贷。
2.瞄准人才培养大目标,准确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是完成顶层设计。必须首先完成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精英教育”是校长讲的话,是对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宏观定位,院系不能照抄照搬,必须有自己的定位。
我们的学生是给谁培养的?是干什么的?他能干什么?这就好比,我们要生产的是什么样的桶?由几块板组成?哪块板长,哪块短?学生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有几个方面?如何培养?我们在教务部门、院系、专业三个层面都要破解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解成操作层面的具体措施,而且各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应该能量化,即可比、可测、可调、可控。例如,学校提出培养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物和科学家三种人,显然他们属于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因此理应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的培养模式。那么在我们的人才培养系统内部建立起了哪三条与这个培养目标相对应的成长通道?如果没有,全是同样的生产线,同样的工序、工艺,同样的精度标准,那么这个培养目标不就成了一句空话?如果我们真正弄清了我们要生产的是个什么桶,由几块板组成,就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有利于积极调动资源,努力让短板加长。因为人才的质量就是水桶的产量。水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要想提高质量,把所有的十块板都加长1厘米,不如把最短的一块加长2厘米来得更快。
3.思想政治教育要有的放矢毫无疑问,思想道德水平是标志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纲要》规定了庞大的内容体系。很多同志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就认为是学生干部的事,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在人才培养的大系统之内,在这个大系统里没有人能包打天下。我们学生工作部门的核心职能主要包括维护校园稳定、保证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我们广大学生工作干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
在学校,《纲要》规定的内容主要还是靠教学体系来实现。党团组织、学生工作干部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学生政治辅导员是基层直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现在辅导员的主要精力都投放在大量的学生行政事务性工作方面。所以,我们要求辅导员要务正业,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问题是:什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校给学生工作系统定义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一流的校园环境。我们当然不能说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我们绝不能说只有“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提升社会认知度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围绕这个方面开展的工作都是思想政治工作。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包打天下,不是万能的,也不是说涉及到思想的事都是思想政治工作。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一的,纯粹的,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包含在其他工作当中的。今年春天,我校校友、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在写给哈军工汪浩教授的八十寿辰贺信中说:“刚入学就听说您是全院最优秀的教师之一,很幸运,我在哈军工的第一堂课就是您讲授的。您在讲数学课之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树立献身国防事业的远大志向,还特别讲到大家都应向钱学森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刻苦学习钻研科学文化知识,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这堂课我至今不忘,受益终生。”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合格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应该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的。没有哪项工作没有哪门课的教学只涉及技术、知识、能力而不涉及学生的思想。毛泽东讲“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是非常有道理的。
学生的思想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每个院系、每个年级甚至每个学生所遇到的问题都是不同的,我们难以对全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致的要求与部署,但是工作的基本点是一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当然要有所区别,不能全校一个样;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游离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之外,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人才培养的大目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靠活动,但是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对于专职学生工作干部来说,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怎么做?要站在人才成长的大目标下,看待和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必须有目标。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大目标,针对不同的目标开展相应的工作。第二,必须有载体。现在要设计活动,针对综合素质,应有多种活动,社团活动都要有目标。第三,必须有作用。重要工作要评估,只要有目标,就有尺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哈军工的人才培养是极为成功的。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创下了自己的不少品牌,只要我们真正树立起品牌意识,瞄准既定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在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狠下功夫,就一定能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哈工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