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我的真心在你手心
———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开通十年记□曲龙巨 张石宁
8月,2010级新生入学报到的三天里,哈尔滨经历着烈日与暴雨的轮换,来自吉林的新生小昭忐忑不安地站在初秋的风里。父母早逝,他与年迈的祖父母在农村一起生活,只有七亩耕地。草房被一场大雨浇塌后,体弱多病的祖父母在城里租了一间狭小低矮的平房以拾荒为生。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后他喜忧交加,报到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学费却仍没有着落。在迎新现场,绿色通道像一股清流安抚着一颗颗焦灼的心,在这里办完入学手续后,小昭又通过“爱心通道”领到1000元爱心补助款,他紧蹙的眉头舒展了。
在迎新现场,一位家长激动地说:“学校开辟的绿色通道可帮了我们的大忙。”一位新生说:“绿色通道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一条康庄大道。”
今年全校共有340余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和“爱心通道”入学,涉及金额近200万元。学校开设24小时资助热线电话,接听资助热线电话200余次,详细解答学生的提问;为新生邮寄4000余本资助政策宣传手册等材料,帮助新生了解国家资助政策;发放近千本我校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材料《自强不息 崛起梦想》,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
十年来,我校有4200多名同学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累计金额2130万元。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中,没有一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完成学业。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让学生无障碍入学,不因贫困辍学,是学校坚守十年的承诺。绿色通道即在新生报到入学时,经审核对经济困难无法缴纳学杂费用的,暂缓缴纳学杂费,入学后统一组织申办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来解决经济困难。“绿色通道”是确保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绿色通道”制度使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及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放心到校报到,安心学习,正常生活;有利于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大局,保障广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身利益。
十年,你的未来我在乎十年来,学生工作处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加强对“绿色通道”工作的组织,完善“绿色通道”实施办法,细化操作程序,在新生报到现场设立专门的“绿色通道”区域,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确保提出申请且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顺利入学。
在向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寄送人手一册的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宣传手册。相关工作落实到各院系每个责任人,为新生在报到现场提供相关政策的咨询、登记、办理等多项措施一条龙服务,引导新生办理报到手续,介绍学校各种学习生活设施,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疏导工作,现场给新生及家长解释“绿色通道”和国家各项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确保“应助尽助”,鼓励新生自立自强、踏实就学。
十年,你的心情我最懂十年来,“绿色通道”已成为快捷之道、爱心之道、互助之道和沟通之道。关怀带来生机,绿色通道在不断地延伸发展。坚持实行资助和育人有机结合、为同学全面成长成才服务的指导思想,作为绿色通道的延伸,学校每年为家庭经济困难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3500多个,年发放勤工助学工资650万元左右。建立阳光助学网,为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宣传窗口和交流平台;成立家教中心,通过勤工助学,使广大参与学生不仅通过劳动获取一定的收入以缓解经济压力,同时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获得全面发展。除国家助学贷款外,我校的各类奖助学金每年总金额已逾2000万元。
十年,你的身边总有我我校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1级学生闫俊来自河南农村,他动情地说:“今年我博士毕业了,感谢学校培养了我。十年前,助学贷款缓解了我求学的重负,绿色通道为我的求学之路打开了一扇门,改变了我的生活。”
学生资助中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完善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建立并完善了“奖助贷、勤补免”等一系列帮困激励措施,使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稳定情绪、充满信心地完成学业。
在自然灾害频发时期,学生工作处学生助学中心快速反应,重点排查生源地为甘肃舟曲、南方洪涝灾区学生的家庭受灾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前做好资助工作预案。排查青海玉树、汶川地震、新疆雪灾、云南干旱和南方洪涝灾区受灾学生,下拨资金400万元为受灾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用于解决受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与受灾学生座谈,关注学生生活学习状况,了解学生需求,关爱学生心理成长,坚持资助工作的持续性,更好地促进资助与育人结合。
十年来,为家庭经济困难生发放过冬棉衣7000余套,为寒假回家的西部少数民族预科贫困学生发放 “爱心路费”,设立经济困难学生大病周转基金,学校领导春节留校与学生共吃年夜饭并发放补助和礼包,设立爱心超市和诚信教育月等特色品牌资助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668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933人,占本科生人数的31%,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1900人,占本科生人数的15%,资助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回首十年路,苍苍横翠微。我校学生助学工作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国内知名媒体,多次给予报道。学校以温暖的人文关怀铺筑的绿色通道,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的绿色屏障。学生助学中心不断创新扶贫助困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动员全校力量,整合校内外资源,确保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目前,在全面推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相关教育理念大背景下,学校正积极营造“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践行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的方针,继续书写为广大学生助力成功、成就未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