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人文馆内座无虚席,过道也站满了人,还有学生不断轻轻推门而入。原来是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校园专场招聘会正在举行。前来求职的学生认真倾听,互动交流,投递简历,气氛十分热烈。
据报道,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10万,而2010年将达到630万。2010年毕业生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挑战,我们的就业出路究竟在何方?
多举助推学子就业
大学生就业工作一直是我校的工作重点之一。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助推毕业生就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校学生就业信息网资源十分丰富,不论高低年级学生均可进入网站及时了解相关就业信息。”招生就业工作处副处长吴红波介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力,我校还引进了“职前教育网络学堂”,集职业测评系统、职业导航系统、生涯规划系统、系统专家精品课程、就业咨询和专家咨询、就业与实习信息等内容于一体。
“学校通过开展就业指导通识课、举办就业讲座等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而每天在校内举行的数场乃至数十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校园招聘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免去了东奔西走求职的烦恼。”吴红波介绍。
为了指导学院(系)负责人加强学生就业工作,副校长李斐深入各学院(系)调研,明确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努力方向。他提出:“一定要把握新的机遇,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开展多渠道就业,加强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的宣传力度,引导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地区建功立业。”
此外,我校推出“同窗情,助就业”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动校友资源以及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力量推荐毕业生,创造性地突破“就业寒流”。同时,学校还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
就业“明星”支招
一潮又一潮的就业“风暴”中,不乏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就业“明星”。
“求职时应避免盲目性,加强针对性。”已与中建二局总承包公司签约的测绘学院大四学生葛坛说,“在求职初期,我只是带上一摞简历去参加各种招聘会,见到相关专业的岗位就投递简历,对所求职的单位不加了解,这种求职方式往往不见成效。”
已被深圳中电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看中的电气工程学院曾荣则认为,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是最重要的。“求职切忌盲目跟风。不考虑自身实际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盲目从众,追逐热门,结果既会影响择业又压抑了自己的优势。”
与地震第一监测中心签约的测绘学院王仕祥告诫学弟学妹,“如今用人单位不光会考察应聘者的业务能力,同时也非常看重综合素质、工作态度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大学期间应该广泛涉猎各领域知识,在求职的关键时刻往往能派上用场,有时候甚至文体方面的特长就能帮你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就业“明星”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求职要注意:首先要进行自我定位,量力而行,即对自己有合理的个人能力评价,并找到符合实际的工作兴趣点;其次应该主动了解国家和学校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同时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搜集社会需求信息,积极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合理调整求职预期;最后要摆正心态,树立求职自信心,做好应对挫折的准备,不怨天尤人。低年级同学要以不变应万变,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把握自己的兴趣点,注重内在性格的培养,不断充实自己。
>>>参加招聘会小贴士
参加招聘会前要做好目标准备、资料准备和心理准备。目标准备是要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即分析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资料准备是自己设计一份让人30秒内就能读懂的求职简历。比较有效的求职简历是:将自己的自然状况、学历情况、培训(工作)经历、证书、专业特长、所获奖励、求职意向、联系方式浓缩到一页纸上。心理准备则是树立自信,并做好遭遇挫折的准备。
参加招聘会则要牢记“观、听、问、递、记”五点。“观”是先浏览所有展位,然后锁定目标,确定主次。“听”是在锁定目标的展位前,听取用人单位的介绍和应聘者对用人单位的询问。“问”是指与自己最感兴趣的单位面谈,主动提问,咨询相关信息。“递”则是决定应聘后,双手递交上求职简历。“记”是要记录自己投递过求职简历的公司名称、应聘岗位和联系方式等。
(小贴士源自武汉大学学生就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