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爱心家教:爱如春风润物无声———记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爱心家教”公益活动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青春活泼、热情洋溢,用爱与责任编织着心灵的七彩云霞;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认真坚守、顽强质朴,在他们稚嫩的心中充满了对科学和知识的渴盼。当这样两个原本互不相识的人群走到一起,在普通的教室里,结成对子,一个尽心尽力地讲述,一个真诚专注地倾听,每一个从窗边走过的人都会感受到爱在身边萦绕,流淌出弥久的感动。这就是勤工助学指导中心举办的“爱心家教”活动的现场。
  早在2005年,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就已经有了面向困难中学生提供无偿家教活动的意向,他们认为大学生应该用知识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大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为此他们早已做出了比较完善的策划书,但限于多种因素,活动并未付诸实践。但在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争取下,“爱心家教”活动的构想在本学期终于成为现实。
  本次“爱心家教”活动于3月8日开始了前期的筹备宣传工作。由于活动是初次举办,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在联系各学校的时候,往往因为没有权威部门的支持而被拒之门外,但是中心工作人员并未气馁。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爱心家教”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就两人一组到各个中学进行沟通和宣传。一次两次的被拒之门外,他们就去第三次、第四次。“为了活动的顺利举办,为了能让更多学生接受免费辅导,我们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中心工作人员这样说。连日的奔波之后,中心最终确定了秦皇岛市第八中学、第十六中学、第十一中学等七所学校为此次“爱心家教”的受助对象学校,并在各学校具体协助下确定了76名受助学生。
  在初步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学习状况之后,中心对受助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受助学生的年级、补习科目等情况进行了登记汇总。确定受助学生的全部信息之后,中心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招募、选拔爱心志愿者。招募期间,共有625人领取了报名表,经过首轮选拔确定了315人参加面试,又经过几轮精心筛选,76名同学最终成为爱心家教志愿者。他们和受助学生一起,自由结对,单独辅导。对于教授模式,中心工作人员也是颇费心思,“出于对受助学生负责的考虑,在一番比较之后,我们认为还是一对一的效果最好,这样受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东西,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这种模式。”
  在一个月的准备工作之后,4月11日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爱心家教”活动正式启动,受助学生及其家长和志愿者参加了启动仪式。前期的酸甜苦辣也因活动的顺利开展已不再显得那么重要,正如中心负责人说的那样:“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到采访结束时,“爱心家教”活动已经过半,活动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充分认可。“是我爸告诉我这个活动的,我自己也很想来”,受助学生赵迪说,“在这儿能学到好多东西,而且是课堂上学不到的!我的成绩提高了20分!”另一名受助学生王英男也开心地告诉记者:“哥哥对我特别好,有很多事不开心又不想跟家里说,我就告诉他,他能告诉我很多道理,帮我分析,教我怎么处理,慢慢地不开心就过去了。”孩子收获的喜悦,是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和志愿者们撒下的辛勤种子所开出的最美丽的花朵。
  “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做好辅导工作,还要让孩子们开心起来,”志愿者罗群告诉记者,“以前就很想做一些爱心的有意义的事,所以没想什么就报名了。可是当我来到这里以后,我一下子就被孩子的可爱和真诚感染了。跟他们在一起,让我感觉到我自己活泼的力量还存在,内心也被打开了。最让我感动或者感受到责任的是,第一次见孩子,家长特别认真的喊了我一声罗老师……”学生家长对志愿者的肯定,既使志愿者增加了信心,也使他们明确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我真想把我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经历,不管好的、坏的,都告诉他们,让他们能好好地走下来。”另一名志愿者邢广川介绍说:“因为我没有课本,所以只能上网搜一些东西。我把他们考试的卷子也要了过来,自己先分析一遍再给他讲。”
  春风细雨润无声。在进行爱心家教的过程中,很多志愿者都对活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们希望“爱心家教”的规模可以扩大一些,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同时他们还表示,如果还有这样的活动,他们愿意参加到其中来,为社会、为可爱的小朋友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中,邢广川诚恳地对记者说:“如果以后规模扩大了,我可以推掉其他不必要的活动,专心做好家教。”
  5月16日上午,记者对受助学生李洪雨的母亲做了电话采访,电话中温婉的声音里却有掩不住的喜悦:“这个活动办得太好了,我们心里非常感激!”在为孩子寻找好的学习环境和指导老师时,因家境困难,让李洪雨的母亲感到很为难。而“爱心家教”活动让这一切迎刃而解。“是我以前的同事告诉我这个事的,当时我就想让我们孩子去试试,多好的机会啊!”采访中,李妈妈嘴里念念不忘的还有一个人,她就是辅导李洪雨的志愿者赵扬。“赵扬这孩子太好了,不光教的好还总是打电话过来,问洪雨有没有好好学习,我们家孩子就听她赵扬姐姐。”声音熟稔而亲切,让人心里暖洋洋的。直到采访结束,李洪雨的母亲还在不断叮嘱记者转告志愿者们注意身体,不要为了帮助孩子耽误了自己的学业。
  采访过程中,记者恰巧遇到了两位替孩子报名的家长,值班的中心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们,两位家长是我校后勤集团的工作人员,在听说了“爱心家教”的活动后,特意找到授课地点,想帮自己的孩子报名。看到她们饱受风霜的脸上的丝丝羞涩,记者心中的感动涟漪般泛了开来。由于目前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的力量所限,受助学生主要是初中生,而这次前来报名的家长的孩子还在念小学,而且授课进度已经过半,所以中心工作人员委婉地拒绝了两位家长,但留下了两位家长的联系方式,并表示在扩大“爱心家教”规模以后一定会优先通知她们。
  感动就这样一直伴随着我们的采访,而感动的背后却是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五年如一日的坚持和默默的付出。港城的初夏虽姗姗来迟,但每一丝夏意都明朗而艳丽。像极了这初夏的阳光,从最初的构想到如今活动的一步步展开,“爱心家教”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从被那群可爱的孩子目光吸引的一刻起,工作人员便再没有了一刻的停歇,紧锣密鼓的筹备,积极细致的调查,不厌其烦的沟通,成为他们在这个初夏里洒下的最美的汗水。这也更坚定了他们把“爱心家教”办大办好的决心。
  爱始于奉献,传递于真诚,在回馈中弥久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