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细无声——心内一科走笔
又一位危重患者平安出院了,心内一科的医护人员与患者亲人似的依依不舍道别着。
日前,来自泰安市某县市区的王大爷顺利康复出院,告别了白衣天使,离开了我院。王大爷今年70多岁,身患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肠系膜动脉栓塞、右下肢动脉栓死、低蛋白症、脾切除术后等十四种疾病,尤其是因为动脉栓塞右下肢导致部分坏死,面临着右骨盆及右下肢完全截肢的危险,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如此复杂危重的病例引起了心内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以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葛斌为首的专家们对患者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复杂病情为患者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在入院第二天,葛主任亲自主刀为患者进行了急诊介入手术,经过近四小时的奋战,成功打通了患者的大腿动脉,保全了患者的右侧骨盆及右大腿。经过十几天的积极治疗,王大爷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身体逐步康复,王大爷的儿女对葛主任及心内一科的医护人员非常感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数不清的病愈患者为了表达对泰医附院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纷纷送来了锦旗、牌匾,每个锦旗、每块牌匾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这就是心内一科,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的摇篮。高超医疗水平树立品牌科室心内一科是全院众多特色专业科室之一,经过多年建设该科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超的人才队伍。
著名心内科老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张允恭,从医四十余年,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和患者,并且以72岁高龄继续坚持在医疗一线上,继续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被誉为“医生的楷模”。他的查房被当做教学样板,思路、手法,一招一式都是教科书式的内科经典查房,每天的查房都是病房里的一道胜景,大批的学习者追随其后,场面蔚为壮观。许多来附院进修的医师在接受了他的带教后都喜欢二次回炉,甚至三次、四次回炉,只为学习他更多的技术。“张老是我们所有医生学习的榜样,他受人尊敬的地方不仅仅限于医术,他高尚的医德尤其令人感动,张老做人低调做事不低调,作为一名医生更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匍匐在救死扶伤的医学路上,为解群众疾苦做出了突出贡献,所有跟他接触过的人无不对他由衷的敬佩!”葛斌主任对这位科室元老如此评价。
作为科室的骨干力量,心内一科还拥有一支功底扎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中青年专家队伍,靳凤琳副主任就是其中佼佼者。提起靳凤琳医生葛斌教授言语中满含歉意,“平均一年科室要欠她38个班了,而全年一个医生不过也就是六七十个休息日,她是母亲、是妻子,但就因为从事了医生的行业,选择了心内科,她最大程度地弱化了自己的家庭角色,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她是一位优秀的医生,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妻子……”。
人才阵营日益强大,先进的检查及治疗设备作保障,推动着心内一科医疗不断创新、勇攀高峰。近年来,心内一科在葛斌主任的带领下,强化管理,狠抓医疗质量,下大力气提高服务水平,选准了一条稳步发展之路:精湛医术,品牌树科,科室以打造品牌科室为着力点,引进开展了一大批新技术,其中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等方面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冠心病的现代治疗标志技术,通过导管技术,以微创手术将已经闭塞或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进行扩张,彻底改善冠心病症状及预后,是科室的主要特色之一。同时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风湿性心脏病、大血管病变介入及起搏器手术等心脏介入治疗方面成绩斐然。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心内一科提高服务水平上主打“亲情”牌,把“让病人满意”作为医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待患如亲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赞誉。
走入心内一科,整个病区装修温馨,环境优雅,而每个病床前挂着的两只千纸鹤尤为吸引人的目光。“两只千纸鹤代表了我们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两层祝福,一是祝他们松鹤千年,二是希望他们早日像鸟儿一样快乐地飞回家”,纸鹤寄托深情,心内一科的医护人员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感动着患者。
节日里的心内一科病房里总是洋溢着欢乐和开心的祝福声、笑声、感谢声,葛斌主任、王芳护士长带领医护人员携带着贺卡、苹果、橘子以及象征喜庆的灯笼和彩色花束等礼物——来到每一个患者床旁,把礼物呈献给患者的同时,也将祝福和问候送给患者。
葛斌主任指出,心内一科病房里的患者大多来自农村,住院花费加上病痛折磨,让他们的心情异常沉重。医护人员在努力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为他们送去温馨和祝福。
这是心内一科一条雷打不动的规定,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在心内一科住院期间恰逢生日,科室都将送上一份生日蛋糕、一束鲜花、一声祝福,全体医护人员为他(她)过生日。宁阳的一位77岁的患者一辈子没有吃过生日蛋糕,但是在心内一科住院期间,当他生日来到时,这里的医护人员为他送上了一份蛋糕,“一辈子的遗憾是白衣天使帮我弥补的”,老人激动的热泪盈眶。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个笑脸、一句温暖的话可以起到比医嘱更好的沟通效果”,葛斌主任对亲情服务有自己的理解,为此心内一科规定:医护人员回答患者问题要站立回答;医护人员不准在办公室聊天,要经常到病房中和患者及陪人交流。站立回答代表了对患者的尊重,和患者常交流的同时也拉近了医患的关系,举手之劳在心内一科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其实何止是起立问答、医患交流,注重做足细节功夫的精神在心内一科处处都有体现:在治疗过程中他们把患者当亲人、当朋友,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理解关爱患者,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与患者交流,以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从患者入院时道一声 “您好”,治疗护理时心贴心地宣教,到出院时交待必要的注意事项,心内一科着力建立医患交流互动模式。患者在住院期间,主管护士不但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还向患者免费发放与其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这些做法不但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普遍好评。
作为护理质量的最直接负责人,护士长王芳被称为这个科室的“管家婆”,因为小到一张病案纸,大到医护之间工作的协调都由她负责,然而王芳护士长对工作却从无怨言,科里有年轻同志专门为王芳护士长做过统计,她每天都是早来半个小时、晚走半个小时,还有经常性的加班,每天的上班时间达到9个多小时。2009年冬天由于科室刚搬新病房,个别暖气片出现了不热的现象,王芳护士长每天晚上都是不辞辛苦挨个病房试暖气片,唯恐因一点小事引起患者的不舒服。有时候住院患者多需要在走廊加床,王芳护士长却总是不忍心把患者放在走廊里,于是和其他住院患者耐心协商把病床加在病房里成了一件经常的工作,好在心内一科的医患关系特别和谐,工作并不难做。
心内一科医护人员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经常走出病房,服务社会。他们利用休班时间走农村、进社区,大力开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康复、保健等咨询和义诊活动。几年来,心内一科医护人员就是凭着这种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以白求恩和南丁格尔为榜样,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患者的心田,让无数患者从这里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