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晓咏/图
5点多起床;6点,学苑餐厅三楼换军装,楼下集合;齐步到勤政楼前,训练;站军姿,等待升旗仪式的开始。这就是我校国旗班旗手们升旗的周一早晨。
国旗班代表学校的形象,要成为其中一员毫无疑问要过五关斩六将。第一轮由各学院精心选拔出的成员就有40多名,第二轮经过对体型、身高、体重、步伐的严格挑选,只剩下20多人。接下来便是为期一个月以训练为主的第三轮选拔。一遍又一遍地站军姿、走正步、练队形成了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每次训练前都要站半个小时的军姿,刚开始时我连5分钟都支撑不下来,尽管已经是秋天了,但站一会儿双手紧贴的裤边都会湿一大片。”护旗手梁曙光说道。训练完全按照军队要求进行:每分钟眨眼次数不得超过6次,眼神要有气势但又不能犀利,敬礼时手要准确地放到眉梢———为了敬礼的手形更规范,他们对着镜子一次次地练习。“周一到周五除了正常上课外,我们平均每天要训练五个小时,周六周日则是全天训练,我住在上铺,到了晚上几乎都爬不上床了。”作为甩旗手的黄双新为了训练放弃了篮球赛。
“最后的一次选拔,教官与我们一起唱《军旅》,之后便让离开的兄弟出列,那一刻,我们都哭了。”梁曙光描述了那天的情景。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面对一起流汗流泪的兄弟们离开,这群小伙湿润了眼眸。正如胡燕松所说:“我们是一起吃苦,一起奋斗过来的兄弟,有太多的不舍。”
提起第一次正式穿军装,梁曙光显得很是兴奋:“当时我们都扑上去拿军装,穿上感觉可美了。”“当时教练给我们讲队服的意义,并说那衣服是三级士官级别时,我们感到穿上它也就担起一份责任。”甩旗手黄双新严肃地说道。尽管队服穿起来冬冷夏热,但国旗班的每个人都很珍惜每一次穿戴的机会。去年的十月一日,对国旗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十一那天,是我们第一次升旗,也是做得最好的一次,虽然我们都很紧张,在台上腿都发颤,但当我们听到枪砸到地上发出整齐划一的‘铛’时,心中感觉可爽了。”梁曙光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黄双新更是保存那次的视频直到现在。考虑到国庆节的重要性,教练要求他们统一剪发--剪成平头,“看着自己的头发剪去,当时可心疼了,但觉得很值得。”扛旗手胡燕松说。
不断的训练只为了成就十几分钟的完美,但有时也会发生一些“小事故”。黄双新在一次挂旗时怎么也扣不上旗杆上的扣环。“当时急死我了,下面观众也不耐烦,最后还是工作人员上来帮忙才解决的,感觉很丢脸,很自责。”为了减少失误他们只能不断地练习,对步伐、时间都要求把握到位。去年的运动会开幕式,因为主操场的旗杆采用手摇式升旗,为了保证国旗到达顶端与国歌结束的时间一致,负责摇旗的粱曙光则要把握好国歌时间长度与所摇圈数的关系。“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我练了一个多星期。最后努力没有白费,校长对我们的表现很满意,开幕式结束后与我们握手、拍照。我们当时很是激动。”
“现在每当我心情不好时,我都会到升旗的广场转转,从那里走过,想到我们在这里训练的情景,心情就会好转。”正如梁曙光自己所说,到了国旗班,对升旗产生了更深厚的感情。“每一周结束前我会想想自己做了什么,想到自己周一升旗了,就感觉自我存在还是挺有价值的。”胡燕松告诉记者,“在这里结识了一帮兄弟,我们经常在一起打球,很开心。还记得我们一次训练结束后,国旗班路过自习室,恰巧一位教练喜欢的女生在那里学习。我们借故支开了教练,大家一起大声喊那女生的名字,替教练表白。当时自习室里的同学都跑到窗口看我们,还为我们鼓掌,现在想想仍感觉很好玩。”
不确定大二还可不可以继续担当旗手的他们,现在很珍惜每一次升旗的机会。“挺期盼周一的到来,前一段因为设备出现问题没有升旗,还挺想念的,关键是享受过程。在国旗班的经历将是我大学中最灿烂的一笔。”黄双新将“刻苦、严格要求自己”概括为国旗班精神。站在国旗下的他们,正是用这样的理念来使每次升旗仪式都趋于完美,同时也使自己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