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论新时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之四)
新时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下)
2.高效能计算。计算技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发展高性能基数按是做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重大战略选择,可考虑以高性能CPU、GPU、高效能超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技术为重点,实现能力计算和容量计算同步发展,大幅提高综合信息处理效能,力争在高效能计算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高性能CPU和GPU。CPU直接决定计算机系统性能。为满足我国计算机产业自主发展需要,应当集中力量攻克高性能CPU芯片。适应多核化趋势,开发高性能多核(mul-ti2core)和众核(many2core)CPU,发展高性能嵌入式CPU,使自主的高性能CPU芯片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GPU主要是用于处理图像的专用芯片,最近它强大的浮点运算性能也受到广泛重视,应当加大GPU的研究开发力度。
(2)高效能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是大型复杂计算的必要技术手段,在国民经济和尖端科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需要自主研发综合效能更高的超级计算机,掌握高效能计算、海量存储和低功耗设计等技术,同时应开发配套的大型应用系统。根据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对高效能超高速计算的需求,适时发展更高水平的高效能超级计算机,努力使我国高效能计算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3)网络计算技术。利用和依托快速发展、日益普及的网络,是有效提高计算能力和海量信息处理能力的新途径,具有成本低、效能高、普适性强等特点,发展潜力很大。完善高性能调度、网络资源管理、资源安全共享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基于异构分布境中的资源共享和协同,能够形成更好地开发利用网上海量信息资源的虚拟计算环境。
(4)非传统计算技术。计算技术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突破性变革有可能成为现实,这将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以人脑智能为基础,用仿生观念寻找新算法,一旦突破技术屏障,将实现传统计算机所无法达到的超大规模并行处理、超强容错和联想思维、高度自适应和自组织等能力,带来难以预见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光束代替电子流进行运算和存储的光计算机,采用不同波长的光来表示不同的数据,可快速完成复杂的计算工作,大大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能力。量子计算以独特的量子位和量子态及其转换,加速数据搜索和大整数分解,可以获得超高性能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生物计算、光子计算、量子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究,推动信息学、物理学、生物学、认知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力争在多进制计算、语义分析、人脑结构模拟、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方面有所作为,实现原始性创新。
3.软件。软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软件具有技术和文化的双重属性,软件产业是无污染、低能耗、高就业的知识生产型战略产业。为了促进我国软件产业上规模、上台阶,应当充分发挥中文处理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顺应开放源码的国际趋势,以用兴业,内外并重,在国际分工合作中培育动态比较优势。
(1)基础软件。作为各种应用软件运行的基础,基础软件是支撑软件体系的基石。多核CPU、高效能计算机都要求有相应的操作系统支持,为我们带来了高起点发展操作系统的难得机遇。多核CPU的高可信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易用桌面操作系统,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性的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支撑网络服务的中间件,可作为开发的重点。将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与CPU的设计紧密结合,有助于软件的一体化发展。
(2)嵌入式软件。软硬结合、软件固化是重要发展趋势。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具备发展嵌入式软件的有利市场条件。注重软硬技术结合,完善软硬件协作链,重点开发嵌入式基础软件和嵌入式应用软件,有利于形成有特色、重实效、性价比高的产品系列,为软件产业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3)软件及信息服务。“软件即服务”是软件产业的重要转型机遇,发挥中华民族文化优势,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可以使我国在软件及信息服务领域大有作为,促进文化产品数字化,积极发展数字内容等信息服务,将成为软件产业新的增长点,面向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需求,通过提供全面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再造和优化,解决制约不同行业、不同产业领域以及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特定问题。培育和发展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网络教育、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业态,掌握更多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对于繁荣互联网产业,推动网络经济发展壮大具有重要作用。
4.网络。网络是迈向信息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发展先进的网络产业,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带动信息技术产业转型提升意义重大。在三网(电信网、计算机网、广电网)融合大趋势下,主动适应网络产业的转型发展是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加快泛在网的研究和部署,构建国家综合网络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也为应对极端气候、地震和地质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提供重要手段;继续开展下一代网络技术、无线宽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标准制定,注重太赫兹技术研究,努力取得技术优势、知识产权优势、标准优势和市场优势,争取实现技术引领,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是满足任何时间、满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大容量、多媒体信通信需要的主要方式。突破新一代无线传输及组网等关键技术,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和传输效率,以全IP化实现异构网络的无缝互联。自主开发的TD-SCDMA第3代移动通信(3G)技术已开始商用化,应十分重视其技术演进,及时把握下一代宽带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机,加强TD-LTE等后续系统的研究,积极打造产业链整体配套与运营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争取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提供更多的自主创新技术,取得技术和市场的双重优势;注重低成本、低功耗和绿色环保,开发关键芯片、核心器件和多频、多模、多媒体终端等产品,满足发展需要。
(2)下一代网络。这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演进的方向,可以提供多种业务、大幅提高通信性能。按照接入多元化、核心架构一体化、应用服务综合化的趋势,需要研究下一代网络体系架构、组网、网络融合等关键技术,研制大容量、可扩展的路由器和信令网关等关键设备,构建安全可信的新型承载网络。同时,重视传感器网络技术和应用,加强泛在异构网络体系研究,按统一的网络协议建设各种末端网络,加快构建跨网络、无缝衔接以及无所不在的泛在网。
(3)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设计和软件开发时,应统筹考虑安全问题,积极防御,主动应对,形成有利于发挥信息安全有效保障的安全架构。重点开展网络可靠性、网络安全防护、内容安全、密码密钥等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立网络信任体系和互联网事件分析系统,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化服务,提高对网上大规模音视频有害信息、垃圾信息的过滤防范能力,实现互联网有效治理、健康发展。
5.关键元器件及其材料。关键元器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基本要素。高性能、高可靠的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和真空电子器件等,是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储存、显示和利用的实现基础。关键元器件处于信息产品制造产业链的前端,是决定整机装备关键性能的前提。促进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发展,需要发挥整机需求的导向性,把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元器件作为重点,通过新型高端元器件发展的牵引,全方位提升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形成完整配套、相互支撑的元器件产业体系和大规模制造生产能力。
(1)新型元器件和电子材料。微型化、组件化、高精度、多功能、低功耗是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方向。提高新型元器件产业水平,需要广泛采用功能集成、微细加工、三维立体封装及系统综合测试等先进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突破敏感元器件和传感器的关键技术,发展高频声表面波器件、高频微波介质器件等。电子材料是生产元器件的原料和实现元器件功能的介质,新材料的发展会带来元器件的重大创新。积极发展功能性电子材料和结构性电子材料,包括单晶/多晶硅等半导体、绿色电池材料、先进电子陶瓷材料、液晶材料、平板导电玻璃等,把探索新材料理论、开发新材料放在首位,实现创新发展。
(2)高端专用器件。高性能、高可靠、长寿命是高端专用器件的基本要求。建立宇航级的专用元器件产业体系,在专用行波管、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微波功率器件、模数转换器(AD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信号处理器件以及红外焦平面等高精度探测器件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发展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VDMOS)、绝缘栅双极型功率管 (IGBT)、电荷耦合器件(CC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实现自主保障,以满足国家战略需要。
(3)显示和光伏器件。显示器件是光电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众多信息技术产品必不可少的信息显示装置。数字化、平面化、高清晰、高亮度、低功耗是显示器件的发展潮流。加快我国显示器件产业的发展转型,需要解决急需的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关键技术和装备,整合 、 推 动 国 内 液 晶 显 示(TFT-LCD)、等离子显示屏(PDP)产业使其上规模、上水平。当前,应着手研究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型显示技术,譬如有机发光显示、激光三维立体成像等,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光伏器件是实现光电转换的基本元器件,太阳能光伏产业开辟了清洁能源发展的有效途径。扩大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主要是攻克基础材料和成套装备,掌握材料提纯技术,发展电池组件等制造工艺和关键设备,以及相关仪器仪表。同时寻求新材料,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更好地利用太阳能。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是高效能源产品和新型建筑材料,能够大幅降低成本,适宜大规模推广应用,已成为国际光伏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我国应重点开发适宜规模生产的大面积、高效率、低成本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