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展翅的毕业学士服照

林展翅(后排右五)和校报实习生与校党宣部领导老师合影

林展翅在采访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中)

林展翅(中)和学通社部分记者们合影
图书馆前的栀子花又开了,洁白芳香的花儿在阳光下绚烂地绽放。6月15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0届毕业生们在这里与恩师们合影留念。在这群身着学士服的学生中,有一个很特别的人。说他特别,因为他不仅被评为了“湖南省优秀毕业生”、“我校特优毕业生”,更因为他在毕业之际,推出了自己的作品集———《一路新闻》。推出个人作品集,他是学校2010届毕业生中唯一的一个。
他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大学四年,他身兼学通社社长、新闻网责任编辑、校报学生编辑、西湘风主编、班长等多个职务;他荣膺了湖南省“十大校园先锋记者”、学校“十佳校园学生记者”的殊荣,他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银奖,他夺得了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省大学生记者节新闻奖共计10项,他还荣获了学校学生最高荣誉“冠 代 奖 学金”,并在学校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获奖超过了100项。
很多与他相识的人都说他 是 一 个 传奇;而很多与他相知的人,更是赞叹他的痴狂和激情,称赞他的卓越与成功。他,就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0届新闻系毕业生林展翅。走近他,一起来听《一路新闻》背后的故事。
青春飞扬,他新闻的起点
翻开精致的《一路新闻》,我们看到他在后记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大学:“蓦然回首,大学,俨然就是一幅丹青水墨,点点滴滴都是成长的痕迹,横竖撇那都是奔跑的象征,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人生百味的墨香。”在记者看来,这一段话,不仅是其大学生活的很好概括,更是《一路新闻》背后故事的最好缩影。
林展翅说,他的大学生活,是在新生普遍的惶恐、迷茫和焦虑中开始的。而这种状态,直到他大学的第一个“导师”出现,才出现转折。“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大学的第一个‘导师’———班主任尹金凤老师。大学的第一次师生见面会,她娓娓地给我们讲述了她成长的人生经历,她用汗水浇灌的成功之路让我坚信,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努力,希望就一直都在”,他说,尹老师还说了一段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话:“吉首大学确实不是名牌,不是重点,但是这里绝对有比重点大学、名牌大学更多居于一线的教授、博士,更多在一线教书育人的资深专家学者;或者,我们的学校,不是一流的高校,但是大家要记住,如果就连你都不宣传吉首大学,有谁还会宣传吉首大学?的确,清华北大的学生更可能走进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但是,只要努力,吉首大学的学生一样可以!”
正是这一席如久旱后的甘霖一样的话,让林展翅的自信被重新点燃,激情被重新点燃,而他新闻的路,也就在这些话语的激励中,青春起航了。
三驾马车,他新闻的摇篮
大一军训刚结束,林展翅就听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有名声显赫的三个学生社团———院学通社、西湘风文学社、虎雏剧社,它们被合称为“三驾马车”。在这种传奇的“口碑”影响下,林展翅给了自己一个目标,要加入“三驾马车”。让他没想到的是,最终这三驾马车,成了他新闻的“摇篮”。
说起他的马车,林展翅激动不已,“还记得进入学通社、虎雏剧社都要经过层层选拔与考核,尤其是学通社,笔试后还要面试。无比荣幸,我通过了考核,于是‘三驾马车’就分别成为了我新闻路上的第一个平台、第一个基地、第一个舞台。”他如是说。在院学通社,他和一群新闻爱好者一起,从最基础的消息开始学习,为新闻而奔跑,学习策划、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及后期制作;在西湘风文学社,他和一群文学爱好者一起“取湘西灵气、做天下文章”;在虎雏剧社,和一群话剧爱好者一起、学演话剧,出演了很多自办的专场、也参加了很多校、院级晚会的演出,为了话剧而疯狂。
和“三驾马车”在一起的日子,他学做新闻,学做文学,学演戏;用文学的功底创作新闻,用新闻的精神创作文学,在话剧表演中领悟文学、解读人性。就这样,马车“摇”动了林展翅的新闻的征程。
校宣传部,他新闻的沃土
打开记忆的匣子,林展翅在几近疯狂为新闻奋斗的路上,有一段最难忘的历练,那便是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学习生活的经历。“如果我是一棵树,那么学校党委宣传部,便和我的母院一样,是我大学最温馨的家园、最美丽的沃土。党委宣传部报社、新闻网、学通社作为母院的实习基地,给了我新闻实践最实在的锻炼。”说起学校宣传部,他充满了感恩。
校报报社。林展翅在这里整整实习了两年。在校报,他在报社社长张景龙教授、编辑龚妮峰老师带领下先后在思想高地、教学科研、综合新闻版、头版实习。回忆起校报实践,他说,“难忘校报的恩师们,他们带我采访、教我写作、教我编辑,他们从不厌倦;难忘地震专刊、难忘校庆专刊,难忘我自己参与的每一期校报;难忘校报的五楼,难忘每月和“7”有关的日子,难忘经常性的加班和我们在一起吃盒饭的日子,难忘那些寒来暑往的艰辛汗水和点点滴滴的成长和进步。”
校新闻网。在新闻网,他在宣传部申绪湘副部长、李洪雄主任的指导下,担任了一年半的责任编辑。“新闻网最讲究的是时效性,这也就是说,作为责任编辑,我有时候必须24小时保持工作的状态。申部长和李老师就像是我的亲人,他们让我在关爱中成长。难忘老师们的提携和帮助,难忘站在如履薄冰的编辑岗位上传新闻,难忘在宣传部兼职的每一天。”聊起新闻网责编工作,林展翅如是说。
校学通社。林展翅大学四年都和学通社息息相关。“三驾马车”之院学通社把他送到了大二,而加入校学通社,他的“学通社记者”身份得以延续到了大学毕业。作为一名学生记者,他一直坚持着学通社的“精英理念”,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精英,让自己出类拔萃;作为院学通社的第五届社长和校学通社的第四届社长,他让学通社的“精英”理念、人文氛围、责任意识在“以老带新”的模式中得到很好地深化和传承。打造精品社团,他和学通社人都在努力。
痴狂热爱,他新闻的情感
从“三驾马车”的奋斗开始,对自己脚下的热土、钟情的新闻之路,林展翅就全心全意付出了自己的情感、时间和精力,并把自己的理想、为未来打拼的激情抛洒在这条奋斗的路上。这一路上,他始终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状态。
在四年的新闻路上,林展翅对新闻是痴狂的。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大学4年做了超出4年时间可以完成的事。大学他先后在文学院网站、体育学院网站各兼职了半年;在校报工作了3年,校新闻网工作了2年,在院、校学通社工作了4年;他还在湘西州委机关报《团结报》、醴陵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各实习了2个月。若简单的将这些数字相加,绝对远远“大于4”!由此,你不得不惊叹他的效率,更不得不佩服他为新闻的痴狂付出。
在四年的新闻路上,林展翅对新闻充满了热爱。他跨行业、跨领域、跨年龄采访了形形色色的人,这其中包括名声显赫的国家级领导、专家学者,也包括默默无闻、平凡普通的基层工作者;包括白发苍苍年过古稀的老人,也包括活泼可爱、五六岁的幼稚园小朋友。一直以来,他带着对个体的尊重、对新闻的热爱去采访,他把采访对象当成亲人和朋友,并总会和他们建立良好的感情。因为他的真诚和友好,几次采访后,他竟然和湘西凤凰土家族年过八旬的路桥工程师田云跃老先生成了“忘年之交”。
元素理论,他新闻的探索
在“做大写人的人、做大写的新闻”的路上,林展翅有一个创新性的探索:“元素理论”。他很喜欢“元素”,如“积累元素”、“主题元素”、“创新元素”、“新闻元素”、“中国元素”等等。他说,“我觉得元素是新闻创作的基本构成,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要‘积累元素’,更要让新闻实践体现‘创新元素’。”
“积累元素”。厚积才能薄发。林展翅常以有心人的姿态时时处处在“积累元素”,如墙上的语录、挂着的横幅标语、对联、广告等,如此一来,平时的积累让他在交际、写作时可以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他加入虎雏,是为了锻炼说话艺术,掌握各种人物性格、心理状况;他看新闻、电视节目,会学习主持人的动作表情、开场白、结束语、控场等,以专业眼光取长补短;他涉猎文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加深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加强了文字功底。
“创新元素”。林展翅的喜欢不拘一格的为人处世方式,这也使他培养成了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认识独到、反应迅速、思路开阔,这常会给人以新锐、智慧之感。聊起“创新元素”,他说,“就像黄永玉先生所言,‘画画要在不讲道理中讲道理,也要在讲道理中搞点不讲道理’,新闻也一样,既要遵循规律,又要善于打破常规。我们要学会捕捉寻找创造性的新闻元素并把它们应用于新闻创作。”基于这些思想,他在新闻实践中很好地训练出了自己的新闻报道突破能力,也让他写出了很多成功、优质的新闻作品。
成绩斐然,他新闻的硕果
栀子花开的季节,林展翅顺利推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集《一路新闻》。而大学四年,除了推出这一成功的“毕业大作”,他还获得了不少其它让人惊羡的“累累硕果”。
在新闻实践这一方面,他就收获颇丰:他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媒体发表新闻、文学作品300余件;他曾主编《西湘风·风雨五十年校庆特刊》、《湖南省大中学生健美操大赛简报》、班报《一路新闻·创刊号》;他喜获了全国文学奖1项,湖南省高校校报好新闻通讯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好新闻标题一等奖1项,好新闻评论二等奖2项及省大学生记者节文字组二等奖3项,而在获得省、校十佳学生记者的同时,他还获学校“优秀记者”近10次。而在其它方面,他还获得了“三好学生”、“优秀团干”、“暑假优秀社会实践个人”、“绿之恋晚会最佳演员”、“礼仪知识大赛优秀选手”、“主持人风采大赛优秀主持人”、“边城文化节优秀组织者”等各类奖励近80项。
同时,林展翅还得到了学校不少领导老师以及一些社会名流的赞赏。在《一路新闻》出版之际,校党委书记游俊教授曾评价说:“林展翅是我校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出版作品集很有意义。”游书记还亲笔为他的作品集题写了书名;校长李民教授则欣然为他的作品集题写寄语:“林展翅是一名优秀的学生记者,在完成好自己学业的同时,为学校的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地贡献!”;而他现在所就职的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晚报文萃》杂志社社长傅舒斌先生也欣然寄语:“人的一生需要激情、理想和行动,林展翅在大学期间就具备了这些弥足珍贵的成功要素。”闪闪发光的证书和领导名流们真切的称赞,都是林展翅四年的 “战绩”,是他用奋斗的汗水书写出的“传奇”。
一路新闻 奋斗不止
林展翅说,“大学四年,是最真实的四年”。在大学四年中,林展翅一直非常谦逊,也满怀了感恩。“在我的大学的路上,有太多让我感动的人,我的亲人、我的恩师、我的兄弟姐妹们,他们给了我太多的爱和关怀。他们提携我、引导我、帮助我,给我鼓励、批评、建议,是他们一直在教我做人做新闻。真诚感谢他们!让我满怀感恩这些可爱的人,我一定会铭记一辈子!”说到这,记者看到,他的眼角有些湿润。看他的《一路新闻》,他后记里那长长的一段感恩的文字,就知道,那些感动了他的可爱的人,将是他前进中永远的动力。
毕业典礼结束后,他立马就回到了省城长沙,回到了《晚报文萃》杂志社。他说,他很喜欢汪峰的歌曲《怒放的生命》,走出母校,前方等待他的天空无比广阔,希望他如歌中唱的,拥有怒放的生命、拥有更大更强超越平凡的力量,一路新闻,一路展翅,一路卓越!也希望他带着感动继续前进,带着祝福继续奋斗,展翅高飞,越飞越高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