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老为社区居民办的最后一期黑板报
2009年2月20日下午2时许,中南医院的一间病房内显得格外肃静,81岁的外经贸学院退休副教授贺松柏在此走完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程。在临终前几个小时,他还特意叮嘱自己的女儿:“我去世后,马上打电话给红十字会。另外,丧事要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不搞追悼会。”
令全家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老人已经偷偷办好了遗体捐赠的申请手续。下午4时许,经家属同意,贺松柏的遗体被武汉红十字会委托的武大医学部接收。
贺松柏老人“走”后,他的举动马上在邻里和亲戚朋友之间传开,《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等媒体也纷纷对老人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人们都为这一善良老人的离去而感到悲痛和惋惜,由此也道出了这位老人正直光荣的一生。坚持原则 至死不改解放以前,还在上中学的贺松柏就积极投身于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统治的革命斗争,以至于被反动校长开除,但他却从没有感到过后悔。
1949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后勤干部学院。在前往部队报道的途中,因为土匪的侵扰而耽误了行程,当他想尽办法赶到部队时已是1949年10月1日了,而正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决定了他后来艰难的选择。
按照国家规定,部队干部享受离休待遇的终止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以前。贺松柏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以后,他所在的单位根据他的情况准备给他办离休手续。他知道后却表示自己当年错过了报道的时间,不能也不打算办理离休手续。
眼看着和老伴同样情况的许多战友相继都享受了离休待遇,贺松柏的妻子谢国瑞为老伴的固执行为心急不已,还私下里找到丈夫原来部队的领导讲明了情况。部队在经过核实后,出具了一份证明材料,证明了贺松柏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为1949年9月,可以享受离休待遇。而当妻子高兴地把材料递给丈夫,让他再次去办手续时,贺松柏又一次伤了老伴的心。他坚决不去办手续,还严肃地对家里人说道:“我去办成此事,那我将一生不得心安。”
可是老伴依然没有死心,还在不停地做着老贺的工作。贺松柏被妻子说得实在是没有了办法,最后竟然说出了让老伴彻底死心的一句话:“差一天就是差一天,再逼我,我就一头撞死在你面前。”面对贺老的强硬态度,老伴终于不再逼他去办手续了。爱心事迹 传遍邻里贺松柏副教授退休前是教计算数学的,他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出版的《新式珠算》一书,至今还在被不少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因为对学术的精心研究和出色的教学成绩,他还被中南财大、武汉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武汉多所高等学校聘为客座教授。上世纪80年代,他还被任命为省珠算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90年代初,他还作为湖北省珠算代表队的教练,带队参加全国珠算电视大赛,并获得第一名。
贺老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每天晚上七点钟准时坐在电视机旁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以了解祖国发生的大事时事。2008年10月,贺松柏被查出患了肝癌,住院后由于病情恶化,他的双目失明了。于是他又叫儿女们买来收音机,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继续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
尽管收入不是很高,但是贺松柏乐善好施的品质却被邻居们所称道。据学校老干处的李佑培老师介绍,贺老家中的电视、冰箱等都是子女买的,他平时的工资基本都捐给了困难群体。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捐钱给“支援非洲”、“修我长城”等工程;去年他从电视里得知,祖国发生了雪灾和地震,并带头慷慨解囊,还要求子女们一起捐款。
老干处支部书记张杏妹说:“退休20年,贺老一直自费订阅各种报纸供小区居民翻阅,还坚持为小区居民办报十多年,小区楼下的楼道里,还放着老人生前办的最后一期板报。”
还有一件广为人知的事是,贺松柏在原湖北省外经贸学校任教时,长年资助2个山区孩子上学,直到他们考上大学。“每年都寄,有时十块几十块,后来涨了工资,就几百几百的拿,最多的一次寄了1200块。”谢婆婆说。为捐遗体 赌气绝食“他终于如愿了。”贺松柏的老伴谢国瑞对着丈夫的遗像抹着眼泪说。
谈到捐献遗体,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3年前,当贺松柏第一次提出死后捐赠遗体的想法时,谢婆婆和子女们都态度坚定地表示反对,而遗体捐赠申请必须有家属签字,所以这件事便暂时搁置下来了。没想到,去年9月贺老开始以不吃饭相“要挟”,一连饿了两天。看见父亲这样,谢婆婆和儿女们终于妥协了,纷纷在申请书上签下了字。
“字是签了,但我们不给他办手续,想这样拖着。”女儿贺学卓哽咽着说,“没有想到,他还是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手续给办好了。”
“永别了,亲爱的父亲,您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面对父亲的遗像,四个儿女整齐地说出了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