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小”支部凝聚“大”能量
——记食品学院生物化工系教工党支部
本报记者 张妍


  在哈工大,有一个仅有6人组成的党支部。在这个可算作全校人数最少、规模最小的基层党支部中,6位党员团结一心,将人数少、力量小的“弱势”转化成了工作细、凝聚力强的“优势”。这个党支部就是食品学院生物化工系教工党支部。
  食品学院生物化工系教工党支部成立于2006年10月。在这个年轻的教工党支部里,6位党员年龄差距大、学术背景不同、个人特点也不同。但这个年轻的“小”党支部中的6位党员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6人同心,做工作“细致”、对学生“细心”,“小”而“细”成为生物化工系教工党支部的鲜明特色和标签。
  细致———建设支部于细微之处生物化工系教工党支部成立虽不满4年,已保存下来的文档资料有厚厚的一大摞,其中包括每个年度的《党支部民主生活会记录》、《党支部学习资料汇编》、《党支部年度大事记》等。
  翻开这些资料,每本里都有详细的目录、时间、参考资料,每次会议的记录都细化到每个环节、每个成员的发言内容。细致是生物化工系教工党支部在支部建设中一贯秉承的工作原则,以小见大,在细微之处下“大”功夫。
  党支部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在制度建设、组织生活和日常管理等各方面都将支部党员数量少、年龄跨度大、学科方向多样化等自身特点作为出发点,将支部建设与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党建指导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了更好地凝聚支部成员,党支部发挥党员数量少的 “优势”,摒弃了以往党支部每个月召开支部生活会的固定模式,代之以根据需要随时召开支部生活会的模式。支部生活会召开的密度变大了,支部成员间的交流增多了,支部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如今,生物化工系教工党支部每次召开民主生活会,都有一个必备的环节———教学教法研讨。每次研讨会上,选一名教师作教法示范,而后支部成员再进行学习、交流。卢卫红曾连续两届在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担任评委,她主动把担任评委时获得的经验和感受一一传授给年轻的教师;年轻教师赵海田是个电脑高手,他发挥所长,给其他教师介绍如何制作课件,如何寻找网络资源等;王路是支部里唯一一位接受过教学教法系统培训的教师,她就从课堂教学的细节方面给支部成员作示范。
  每学期开学初,党支部的教师都会在支部会上进行一次学生信息反馈。党支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讨论制定相应的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支部要求每一门任课的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了解学习该门课程的应用价值和方向,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学习兴趣。
  党支部把细致入微的工作与对党员思想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通过每年学习新一届“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工党员把全部的爱心和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聚沙成塔;通过定期学习时事,总结整理年度大事汇编资料,培养支部成员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通过组织支部成员到残疾人托养培训中心,帮助智障儿童、捐款捐物、培养支部成员的爱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使支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细心———关爱学生于细节之中在6位老师心里,教学任务再多、科研工作再忙,却总有一件一直挂念、永远放心不下的事儿,这就是对学生们的关心和爱护。生物化工系现有学生近30人,每名同学的学习、生活都牵挂着6位老师的心。
  党支部针对本系学生数量相对较少的特点,将细心的关爱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从入学时与专业教师的面对面交流,到本科三年级时开始实施导师制,再到学生的就业、科研,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每个阶段,涉及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无不凝结着6位老师的细心关爱。
  系主任王振宇教授发现有的研究生入学后,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按期交学费,就主动借钱给学生,让学生凑齐了学费。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几位老师也多次帮助学生垫付学费、还助学贷款、给学生捐衣物等。
  硕士生小郭家庭困难,本科时是靠助学贷款完成的学业。卢卫红得知后,经常给他生活费、买衣服、报销回家的往返路费。小郭科研能力很强,但由于家境问题一度放弃考博士。卢卫红主动为他联系博士入学的导师和学校。小郭硕士毕业时因还不了贷款,无法办理毕业手续。卢卫红得知后,怕学生难为情,就趁出差时让其他老师把1000元钱转交给小郭,还帮忙借到4000元,帮他还上了贷款,使他顺利地读上了博士。
  2007年10月,《食品物性学》即将开课,但由于主讲教师出国无法按期回校上课。当时仍是助教职称的程翠林主动放弃产假,顾不上照顾刚刚出生2个月的孩子,马上投入工作,备教案准备给学生上课。准备时间虽短,但程翠林仍顺利地通过了由学校督导组专家审查的试讲,顺利完成了本门课程的授课工作。课程结束后,产假期限也到了。系里提出给程翠林补上产假,但她执意继续工作。
  2009年12月13日下午,生物化工系实验室发生漏水,严重影响到一公寓学生的生活。赵海田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地下室进行排水。由于当时是严冬,赵海田赤脚站在冰凉的水中排水,只好每隔一会就站到凳子上用手搓脚,缓和一点再下去。直至晚上9点问题解决后才放心离开。
  王路给学生捐款、马力明为放寒假不回家的学生送棉衣、程翠林到医院照顾生病的学生、卢卫红给经济困难的学生买电脑……这样的事在生物化工系还有很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事小事,都牵动着老师们的心。
  细致———建设支部于细微之处;细心———关爱学生于细节之中。这就是生物化工系教工党支部的真实感人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