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是为了飞得更高
大学生活是绚丽多姿的,自由自在的学习生活,丰富的课外活动,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交织成多彩的社交圈子,以至于很多大学生从刚踏入大学的那一刻就仿佛一只追求自由的风筝挣脱了束缚的线后却迷失了自我,丢失了方向…… “选修课必逃,专业课选逃”的标语在大学校园广为流传;教室里人越来越少,网吧里人越来越多;同学之间见面说的不是 “你好”,而是 “好久不见呀”……当代大学生的纪律观念越来越淡薄。这些,你思考过吗?
寻找———“遗失的美好”
大一的周洲同学说:“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来到了自己梦想中的殿堂,想想当年自己为了心目中的大学付出了多少努力,每天朝五晚九,三点一线的生活真是枯燥无比。眼前浮现的不是英文单词就是数学习题,自己的青春就这样流逝了大半。高中老师把大学描述得比天堂还好,我们靠着这个信念奋斗下去。终于上了大学当然要把自己当年丢失的自由与快乐找回来,趁着自己还有资本要好好地放纵一下。”像周洲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很多同学就是本着这样的思想开始了大学生活。上高中时没有体验过翘课是什么感受,现在可是要好好享受;上高中时从没有过睡懒觉的机会,现在可是要把以前“牺牲”的睡眠补回来……就这样,刚步入大学的孩子们慢慢加入了翘课大军的队伍,大家越来越把“选修课必逃,专业课选逃”这句话付诸实践,逐渐地把翘课当成了必修课,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以至于现在连打招呼的方式都变成了“哎!今儿个怎么有空来教室玩儿呢?”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找到了高中那些 “遗失的美好”,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在你寻找的过程中,你也同时失去了很多东西。同学们之间越来越生疏,班级凝聚力越来越弱,最后你会发现,你的身边只剩你自己了。
年轻———没什么不可以?
我们是被标榜为80后、90后的一代人。我们追求自由,追求创新,我们要在大学里留下最美好的青春。小米说:“为了让自己以后回顾往事时有迹可循,现在就要趁着年轻多留下点难忘的回忆。毕竟,以后就算想疯狂地玩也没时间和精力了。没有波澜的生活多么索然无味呀。翘课,一群人一起high,多么有趣,如果没有翘课的回忆大学也是不完整的呀。”相信很多同学也和小米的想法一样,所以我们就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偌大的教室,零星地坐着几个同学,老师在讲桌上无奈地讲着课,课桌上倒下一片。部分纪律观淡薄的同学认为我们年轻,我们有资本疯狂,我们坚信“我有我的young”、“年轻没什么不可以”,我们高歌“青春就是疯狂地奔跑,然后华丽地跌倒”。我们玩儿的最 in最high,你好好遵守纪律就是out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疯狂地奔跑了,华丽地跌倒了,跌倒之后呢,你有想像过吗?除了痛疼外还有什么呢?那我们的那些回忆,依然美好吗?我们应该用年轻的资本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才不至于以后回想起大学时光才后悔自己年轻不懂事而至于在别人努力奋斗功成名就的时候自己却一事无成。
追求———随波逐流?
自从进入大学以后,小王就觉得课余时间很充足,他想利用课余时间缓解一下高中时候校园里的那种忙碌生活。在周围许多同学都在玩网络游戏的影响下,他也开始玩了起来。一开始只是无聊时想打发下时间,可是随着ID级别越来越高他也越来越上瘾了。渐渐地,他开始逃课玩游戏,每逢点名考勤,他不是让同学替自己答到就是谎称病假,甚至到后来有时整天整夜地玩游戏,几天不回寝室更别谈去教室上课了,纪律对于他而言成了一纸空文。很多同学自我约束力较差,较容易受不正之风的感染,长期耳濡目染必然会受到冲击和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必然会带来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多元化,这其中必然包含一些消极的、不良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我们大学生又是走在时代潮流前沿的一群人,必然会受影响,比如很多同学受信息网络的影响,沉溺于虚拟世界,逐渐养成自由散漫的性格,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此之大,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为什么不做自己呢,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让自己主导自己的生活,我们不是一直信奉“我的青春我做主”吗?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吧,你的生活会一片明媚。
跨专业———我们也在奋斗然而,并不是所有风筝在摆脱线的约束之后都无法飞翔,因为在原来那根线断之后,选择了一根更加适合自己的线,使自己飞得更高。如果你翘课是在宿舍大睡懒觉或者在网吧盯住电脑屏幕聚精会神地与游戏人物厮杀那便纯粹是忽视了纪律的存在,可也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选择了跨专业考研,虽然翘课但也在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着。小李是一名理科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她一直是一名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同时还担任班里的学生干部,但进入大三之后,她却经常逃课,但每次逃课的时间她都泡在图书馆自学新闻学,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全国研究生考试中,她如愿地考取了自己喜欢的新闻学。“我认为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不应该套上专业的桎梏,如果我选择考我所学专业的研究生,那将非常困难。我虽然经常逃课,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一根绷得紧紧的弦,一直在自我约束。争取利用着每一秒旷课的时间。”虽然表面上看他们无视了纪律,可是在他们内心却有一根牢牢地线牵引着自己,他们为自己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准确的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着。
如果说风筝是学生群体,纪律就好比是那根牵住风筝的线,而线下面那个操控风筝的手便是老师了。老师通过纪律这根线来约束学生,使之向正确的方向飞翔。从事多年辅导员工作的数学系老师李诚举认为:“当学生遇事不能上课时,应该实行请假制度,因为如果不实行,没有纪律观念,长期上课期间在外飘荡,容易和社会上的一些人密切接触,使不安全因素增多。其次,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习好专业课是主要任务,要珍惜好在学校里的每一天,使青春的收获达到最大值,以上小李同学的做法很好,但是要确保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不能拿青春做资本去豪赌明天。再者,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对自己终身受益,大学期间由于自主支配的时间较多,是一个很好的强化自律意识的平台。”须知,脱了线的风筝是永远无法翱翔在天际的。飞翔的风筝总会受到线的约束,但对个人而言,约束的那根线却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个人去寻找那根适合自己的线,在那双操控手的指引下,飞得更高、更远。
(学生记者 张俊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