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理性的心灵之花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且敏感的话题。目前,“90后”这一词语正在逐渐代替“80后”风靡网络,对于相对“80后”,“90后”们更加叛逆,个性张扬,也更加自信,敢作敢当。但是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成为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两种划分方式,这与所处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第一种以年级作为分水岭,大一新生初来乍到,常常面临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问题;大二,大学里最张扬的年级,同学们的心理困扰就普遍集中在恋爱问题上;等到了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同学精力主要放在就业求职上,前途问题首当其冲,成为他们面临的主要困扰。第二种则以性别作为划分标准。一般来说,男同学主要面临的是一些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而女同学则经常会遇到一些来自情感和学习压力方面的难题。
记者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了解到,前来咨询的 08级新生占有很大的比重,主要问题是对新的校园环境不适应,尤其是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他们中许多人认为自己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又自诩自己比他人强势很多,因此就不参加课外活动、不主动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他们在心理上就开始产生了不平衡,甚至开始自卑自闭。
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陈建华老师给出建议:“人是智慧型的群居动物,集体生活必须学会彼此包容,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冲动时也可以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深呼吸,告诉自己要沉住气。保持平常心,多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
谈到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恋爱是不可避免的话题。恋爱问题中有一个很具有普遍性的案例:有一个正处于失恋状态的女大学生,害怕孤单寂寞,她开始频繁的找某男同学诉衷肠,在男生的悉心开导下,女生终于走出阴霾重新面对生活,经过长久的接触,男生被这个曾经受伤的女生深深的吸引住了,但是他害怕被拒绝,就选择暂时压制住自己的感情,然而数日后,男生却又看见此女生手挽着另一个男生嬉笑的从自己身边走过。从此之后,每当分手,女生都会找男生哭诉,而男生也只能在身边默默的而陪伴她度过一个个低谷,再看着她又一次次的挽起别人的手,男生很不解……从专业的角度看,此女生“患上”的是一种大学里的“爱情通病”即“不为爱而爱,只为孤单而爱”。调查显示,大学里的爱情,99%都会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就算是遇到了失恋,也要保持平常心,用最平和的心面对,切不可把爱情当作闲适生活的附属品。
陈老师为我们分析了这一问题:“很多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是为了排解孤单寂寞,有的是因为好朋友都恋爱了,和自己的关系就会相对疏远,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失落感,就会开始渴望自己也有人陪伴。
其实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人会孤单是因为没有同伴,这时候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在恋爱上,大学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恋爱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当情感有了另一些寄托的时候,这种想法也会自然慢慢消失。”大学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我们每时每刻不在与人交往。调查显示,性格开朗活泼的人较性格内向的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少。要知道,“心理问题并非心理疾病”。现实社会中,大学生都是普通人,作为一个普通人,理所当然会遇到各种来自工作、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的问题,但是,当面临困扰时,要学会自我减压,保持一颗平常心,多与人交流,学会利用智慧和社会知识系统去解决它,不能一味的消沉;遇到问题还可以用记日记、散心等方式帮助自己排解,动用智慧去面对人生。
希望每位高校学子都能正视自己的人生,用理性浇筑生命之花,让其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