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牛思远 陶正 王培宇
在招聘会上,很多学生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单位,而用人单位则叹息聘不到合适的人才。有毕业生戏言,求职就像一次相亲,要找到彼此中意的真难。地域、兴趣、前景……毕业生们挑剔的太多,而企业到底青睐怎样的人才?记者在奔波数场招聘会后,拾零几点以管窥全豹。
成绩是根本
“相比工作经验,我们公司更看重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在筛选简历时成绩因素占到70%。”在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安徽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该公司招聘启事上明确要求:只聘用一类大学成绩优秀的毕业生。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一般来说,成绩优秀的往往责任心较强。对他们来说,没有实习经验关系不大,经过企业培训很快就能上手。”
在一展台前,某东北制药厂招聘负责人对一位应聘者的一大摞实习成果十分满意,但当发现她有一门专业课“挂科”后,脸上便露出遗憾的表情。“工作经验固然重要,但成绩的好坏更能反映毕业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上进心,会学习的人往往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该负责人一语道破其中缘由。
点评:一直以来,大学里都流传着企业更看重实践经验的观点,部分大学生往往过分追求实践而忽视专业课的学习。事实上,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只会适得其反。实践只是“敲门砖”,专业才是后劲力。
特长很重要
“品质保证部:有体育特长者优先;行政部:要求1.80米以上,有篮球特长。”在广东某电路公司展台前,记者看到这条颇令人费解的招聘条件。明明要化学、电子等专业的人才,为何要强调有文体特长?
该公司负责人解释说:“我们很重视企业内部的文化活动,经常会有一些体育竞赛和文艺活动。招聘一些有文体特长的人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丰富企业文化。”
无独有偶,内蒙古一家投资公司在招商策划部和客户服务部的招聘启事上,除了要广告、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外,还明确写明“招收文史类学生”。他们表示:“本公司并不缺乏理工科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希望吸收一些文史类学生充实企业人文框架,提升企业文化品质。”
点评:不少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投简历要“投其所好”,不可“漫天撒网”。平时学习不要过于功利,要培养自己的特长和广泛的兴趣,以适应不同企业的需要。
专业要匹配
“电力系统分析是辅修?我们要偏电力系统的,你是偏电厂方向的,不好意思。”在第二届全国电力专场招聘会上,一名电力类毕业生遭到某市电力公司委婉拒绝。该学生向记者抱怨:“其实学的东西都差不多,因为几门课不是必修就拒收简历,真是不公平。”
记者发现,国有企业和中小型民营企业对理工科类专业要求很严格,同一专业不同方向常常遭遇两重天。招聘方称:“我们提前看过各专业开设的课程,才针对性地提出要哪些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相符合才有利于工作。”
一些文科性质的岗位也要求专业对口。宜昌某集团招聘方透露,“文秘职位只招中文和文秘专业学生,其他如历史、政治等专业除特别优秀外,一般不予考虑。”对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策划等专业限制较低的岗位,很多企业则更看重能力强及具有相关实习经验的毕业生。
点评:要求专业对口是就业的门槛,也是一种机遇。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游刃有余,求职时定会令人刮目相看。
相关链接>>>
我们看重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和忠诚度,看毕业生综合素质是否与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相符合,能否保持对企业的忠诚。——广东某发动机有限公司
电力企业需要能吃苦的毕业生充实到一线岗位,因此我们更喜欢招一些农村孩子。但政治素养高、性格开朗活泼的城市孩子也可以考虑。有双学位者优先,但本专业成绩要好。——湖北某市级电力公司
专业素养(专业基础、业务素质)、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认同企业文化、良好的个人品质、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名企普遍看重的十大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