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每个举动引起全场沸腾——起立,鞠躬,上台,展示胸前的武大校徽,举手投足间的优雅洒脱,清俊面庞上谦和淡定的微笑,独具魅力的嗓音——令武大学子着迷。
为技术梦想,三次选择
发现自己的兴趣在工业界,李彦宏毅然放弃攻读博士学位,去了互联网公司。选择公司时他对比硅谷和华尔街,发现美国东西部的文化差异很大。西部硅谷技术人员怀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又穷又忙。李彦宏想,选择相对轻松的东部,自己去玩命工作,也许会因为与众不同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华尔街老板提供颇具自由度的空间里,李彦宏始终没有放弃技术研究,但总觉得不满意——西部的公司看重的是技术人员,相比之下,东部更看重金融人才。尤其是1996年当他发明超链接技术后,更感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缺少发展空间。1997年,李彦宏选择去硅谷一家更适合自己做技术的搜索引擎企业。在硅谷的两年半时间,他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地应用于搜索引擎中。后来,再次感到发展受制约时,他作出第三次抉择,回国创业。1999年底,他和好友徐勇携风险投资创建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不鼓励学生提前创业
对于如何看待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李彦宏说,大学生还没毕业就开始创业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在校学生很少接触市场,视野还不开阔,创业失败的概率很高。一旦在最美丽的年华遭遇许多次失败,会给一个人的一生带来巨大打击。他认为,今天的社会已不同于比尔盖茨的时代。这个越来越趋向规范、合理化的市场,更多的是回报那些有本事、有技术、对世界作出贡献的人才,纯粹靠碰运气得到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市场与学校是有很大距离的。”李彦宏建议在校学生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在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上再判断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李彦宏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多学习新知识,多感受社会的新变化,了解一些公司人际关系等有助于以后发展的信息。“对一个在校学生讲,闷在学校里学习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环境了,我希望大学生多寻找机会去接触社会,看看外面的世界,去了解自己适合什么。”
跨学科研究背景的优势
李彦宏对于20年前在北大读本科的日子充满感激,他认为无论在美国读书工作还是回国创业,所获成就都和本科读的信息管理专业密切相关。他坦言自己大学时也经历了一段迷茫的探索期,“当时对专业有些失望,觉得与自己喜欢的计算机技术相去甚远。”然而后来到美国学习计算机专业,将信息检索应用到计算机领域做交叉学科研究,并很快取得学术成果时,他看到了自己跨学科研究背景的优势。1994年工作后研究互联网搜索技术,1996年发明超链分析获得美国专利……这些从信息管理专业角度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在计算机领域却不容易获得,因为研究者不会朝这个方向思考。“今天看来,自己其实一直在发展本科建立的思路并从中获益。”
李彦宏说,经历了创业,自己退休后的理想就是去大学任教。因为教书育人能够看到比自己更年轻、更具活力的年轻一代,给予他们人生指导。“很早就向往美丽浪漫的武大,今天理想提前实现了!”捧着校党委书记顾海良颁发的聘书,李彦宏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