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们牵挂着汶川

见习记者  肖珊

    捐款捐物、赴灾区救援、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连日来,学校师生员工、各地校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灾区人民。

心系灾区帮扶川籍学子
    来自四川绵阳的文学院2004级学生谢雨柯,家里的房屋在地震中全部损毁。当她接过学校资助的800元钱后,又立即将它捐给了灾区。“家里虽然受了灾,但并不算太严重,这些钱应该留给更需要它的人。”
    “我是失去亲人的两位同学中的一个。感谢关心支持我的好心人,开导安慰我的老师和默默陪伴我的同学。我相信,只要爱在,家就在。”在5月20日的地震灾区学子座谈会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7级学生胡惠文感激地说。
    在学校师生的关心帮助下,身在武大的川籍学子,惊悸悲凉的心情渐渐平复,并逐渐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学校通过加强心理辅导、开展结对帮扶、发放特困补助、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减免学费等多种形式,给受灾学生全方位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安心学习和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各学院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帮抚。新闻与传播学院在给予经济补贴的同时,还及时组织班干部进行心理安抚;文学院积极开展对灾区学生的资助活动,并召开座谈会;经济与管理学院给受灾学生每人发放补贴800元。

多种形式传递同样爱心
    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活跃着武大人忙碌的身影。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李十月于5月16日赶赴四川绵竹,对防疫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并参与抢救和运送伤员;土建学院副教授陈尚建、李大庆相继奔赴灾区,提供科技服务,进行灾后评估和房屋安全检测监察,开展科普公益讲座。
    从走进珞珈山求学的那一刻起,每个武大人便血脉相连。地震过后,遍布全球的武大人,不仅牵挂着汶川,更牵挂着身在灾区的武大校友。美国、北京、成都等地校友纷纷行动起来。当成都青年校友会得知农水专业1993级校友蔡远武不幸遇难的消息后,立即赶去看望。“去年,我们原本打算一起回母校参加他们班毕业十周年聚会,但因工作原因耽误了。不曾想,竟成了永远的遗憾。”接过慰问金,蔡远武的妻子早已泣不成声。
    负责学校治安工作的武汉市公安局文保分局的干警们长期为同学们服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为灾区学子举行的捐款仪式上,该局局长梅艳珠动情地说,“大震有大爱,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重建家园。遇到困难找我们,我们永远在你们身边!”
    全校各党支部开展“过一次特殊组织生活,交一次特殊党费”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工作。5月21日,100余名川、渝籍教师赶到教五楼前,为在地震中家庭受灾的武大学生募捐,短短一个小时募得善款44783元。
    5月22日中午,在武汉一家设计研究院工作的李先生风尘仆仆地赶到我校,寻找他的“救命恩人”。原来,5月17日,正在外办事的他得知远在四川映秀镇的爷爷奶奶双双罹难,心脏顿时剧烈绞痛,随即昏厥在地。由于抢救及时,他很快转危为安。据医生和护士回忆,送他来医院的是武汉大学的一位女生,在垫付了3000多元钱医疗费和住院押金后悄然离开。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这位同学,但她高尚的品格仍然感动了很多人。

心理援助抚慰受伤心灵
    5月20日,武大附中迎来了两名来自都江堰的学生:15岁的女孩张庆玮和14岁的男孩郭世豪。他们分别插班入读高一和初二。学校将他们安排进最好的班级,配齐了教材、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并减免了学费。同时,还专门安排一名心理老师跟他们谈心,安排老师辅导功课,安排美籍教师Jen Shott为其补习英语。附中副校长翁康民表示,附中无条件欢迎灾区学生。
    “这位同学,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你的恐惧和感叹人生无常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一定要相信政府,相信我们有战胜灾难的能力。”
    自从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后,我校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赖海雄每天都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电话。赖海雄说,“生活是一辈子的事,灾难过后,生活还要继续。不论是普通同学,还是受灾同学,一定要擦干眼泪继续前行!”
    5月27日,汶川大地震武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伤员心理援助活动正式启动。由34名老师、15名学生组成的心理咨询师团队将对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的72名地震伤员进行心理援助。活动期间,他们将完成四项任务:建设社会支持系统,主动接近、取得信任,帮助地震伤员面对并接受现实,给予希望并用乐观的精神感染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