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同学,武大欢迎你本报记者 肖珊 学生记者 徐燧 陈蕾

    9月的珞珈山喜气洋洋。挂着“武汉大学欢迎你”横幅的迎新专车熙来攘往,热情洋溢的志愿者贴心导航,人性化的绿色通道一站式解忧,青涩的新生乐呵呵地融入大家庭……金秋时节,珞珈山迎来新主人。
                                   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
    “除了开设新生绿色通道之外,今年学校还专门设置了‘地震重灾区学生绿色通道’。”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余鸣娇介绍,“来自地震重灾区的新生只要登记即可办妥入校手续。”
    “来的时候还对学费很担心,父母打算去借钱。谁知绿色通道不仅免了学费和住宿费,还为我们准备好了一切生活用品。”文学院新生杨欣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她刚在绿色通道领取的生活用品。小到桶、盆、衣架、牙膏牙刷,大到被子、蚊帐、枕头,全都置备齐全。“学校想得真周到,学长学姐们好热情,我觉得自己幸福极了!”杨欣笑着说。
    在地震重灾区学生绿色通道,记者看到一对一志愿者服务已温馨启动。早在开学前,学校就从报名的75名同学中遴选出40名志愿者,与来自地震重灾区的40名新生“结对子”,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他无聊了,困惑了,遇到困难了,想家了都可以来找我,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志愿者姚鸣诚恳地说。
    在通道外的休息帐篷里,新生家长喝着免费提供的矿泉水,卸下一路风尘。需要办理助学贷款的新生,按照墙上的办理须知即可轻松搞定。“我们来自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农村,那里是一片大沙漠,靠租房给打油井的工人维持生计。”水利水电学院新生张栓的父母用家乡话说,“武汉大学很美,到处都是树,老师和同学都很有礼貌,对人很好。”
                                    志愿者:做足小细节
    从车站到寝室,一路上迎接新生的是一张张亲切微笑的脸庞。学校各院系和社团组织的志愿者们,为新生提供全程服务。
    “我们不仅希望为新生提供线路导航,还希望提供思想导航。”这是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的共同心声。除了设立导航站,义务为新生指路,他们还陈列了历届杰出校友的大展板,让新生一进校就能了解武大的光荣历史,树立远大理想。
    从梅园操场到宋卿体育馆,再到樱顶老图书馆,新生和珞珈山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其实,这是校学生会精心策划的校园参观路线,还有专门的志愿者带领他们熟悉武大校园。
    延续往年传统,今年各大社团都为新生准备了“大礼包”。不同的是,装礼品的纸袋都升级为了轻便美观的环保购物袋。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的礼包还细心地区分为男生版和女生版,女生版中的湿纸巾、洗面奶等用品让新生们倍感温暖。
    “这张校园地图是三维的,直观清晰,是专门为学弟学妹设计的,为了满足他们对时尚和新事物的向往。”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的彭蛟说,“不管新生是‘80后’还是‘90后’,武大总有东西可以感染他们,使他们融入其中。”
    各学院(系)的志愿者早上7点多就赶到梅园操场,准备迎接学弟学妹。而去火车站或汽车站迎新的志愿者们,则清晨5点出门,晚上12点回校,生怕错过了晚上到达的新生。“我们只想尽可能帮助更多新生,让他们初到学校不会感到孤独无助。”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李未同学笑着说,“虽然很累,但当他们信任地叫我‘学姐’时,真的很快乐。”
                                      新生:别样的精彩
    今年,武大迎来了第一批“90后”新生约占本科新生52.8%。他们大多穿着T恤仔裤,背着双肩包,与行走在校园里的老生没什么区别。
    “与网上报道的‘90后’大学生相比,我觉得自己更成熟更理智。”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新生林争侃侃而谈,“我是‘90后’,追求时尚,也喜欢名牌,热衷数码产品,但这不过是追求自由表达的一种表现。我也有明确的目标,英语四六级肯定要过,雅思托福也不能落下,争取能在校创业就更完美了。”
    在报到现场,记者发现,新生在衣着上并不过分追求大胆潮流,但神情间却充满自信与骄傲,几乎每个人都有拿手好戏:李枫喜欢绘画,素描油画水粉样样精通;陈谦是电脑高手,是游戏软件、网页设计的大玩家;来自浙江的王华则是篮球高手并酷爱吉他。
    “我暑假就开始做家教,现在可以自己挣生活费了。” 来自武汉的王昕自豪地说。“我从他们身上看到很多自己缺乏的东西,他们更率真,敢闯敢拼,英语基础特别好。”大三志愿者杨宁说。
    “武大真美,真大。”来自台湾的陈科同学说,看到学长学姐高举迎新牌来接站的那一刻,就像见到家人一样亲切,“内地同学好热情,虽然气候饮食不大习惯,但我相信慢慢会好起来的。我喜欢这儿。”
    今年我校共录取港澳台新生185名,居内地普通高校榜首,生源质量也很高,大多是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热爱公益活动的佼佼者。来自澳门的黄尔菁,曾获得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全球华人中学生阅读报告大赛优异奖、第十届粤港澳普通话大赛传媒推荐大奖等,还被遴选为北京奥运火炬接力澳门站的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