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名师寄语新生

                                 刘经南(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个人对集体的责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履行崇高的社会责任,需要保持充沛的激情。激情是青春的活力,激情是创新的动力。
    大学是菁菁才俊汇集的文化圣地,是培育激情、释放激情、燃烧激情的地方。正是万千激情学子的不断加入、碰撞、升华,才能使大学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引领社会前进。大学生永怀激情,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中充满活力和张力,遇挫不伤,遇难不困,自强弘毅,百折不挠。
    儒家经典《中庸》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精辟地概括了为学成才的理性之道。我们要博览群书,与古圣今贤对话,培养内心的浩然正气,在阅读中领悟他们的博大和包容。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质疑定论,勤于思考,精于自省,明于辨析,独立探索,自主创新。我们要明确目标,坚定意志,“知行合一”,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大学不仅是知识学习的殿堂,更是砥砺意志、锤炼人格的圣地。让我们以学人的智慧探索做人、做事的道理,以远大的目光规划人生,为履行我们的责任和承诺谱写凝重的华章。

                                  冯天瑜 (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精华,是民族文明的前景,是国家兴旺发展的未来。要担负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首先要做一个健全的人,具体表现为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更应该有智商与情商协调发展的文化自觉。从“破万卷书”到“行万里路”,在生活中用心地体悟和历练。奋斗而自强,厚德而博爱,这是我对大学生的期待,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
    不可否认,你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关注和呵护,因此更应提升对情商的培养。要能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挫折,有像鲁迅先生所说 “打壕堑战”的精神,做一个“真正的勇士”。

                                   罗以澄 (国家教学名师)
    你们刚刚进入大学校园,会有些迷茫,我给出三点建议: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应该把学习作为单纯的谋生手段,而要把目标定位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学习。目标既要定得高远,又要符合实际。第二,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应被动接受知识,而应主动吸纳融化继而创造知识。第三,在好好学习的同时处理好人际关系。要在爱的基础上学会进取,学会感恩,学会竞争。这种爱不是小爱,而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的大爱。
    你们是第一批走进大学的“90后”大军,我特别希望你们懂得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对自己和整个社会都要负起责任来。“自我”并没有错,但在爱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去爱他人。

                                   艾路明 (校友、兼职教授)
    哲学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思维,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对绝对存在的畏惧、对自然的主动融入、对自己的严格自律,那么他不可能成功。
    哲学是我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把哲学思维带入生活,把哲学方式运用到面对的社会责任中去,是我取得成功的关键。我希望你们能吸取哲学的智慧,为将来的创业和报效祖国奋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