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属于新生的9月在嘹亮的军歌声中缓缓落幕。10月,新生的大学生活将翻开崭新的一页。下面这一组文章,既是老师、父母、学长和新生的内心告白,更是送给新生们的珍贵礼物。
老师的忠告
王铭
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在经历了高考洗礼之后,从迈进大学的那一刻起,便踏上了一条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人生旅途,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然而,在接下来的大学时光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续写成功。
进入新环境,结交新同学,接触新的学习方式,首当其冲的任务是适应。简单地说,适应是一个“三步走”的过程:接触与熟悉环境,接受环境,让环境为我所用。大多数同学能轻松走好第一步,而后面关键的两步则比较困难。比如,有的同学因头上光环渐失而心态失衡,有的因不满现状而牢骚满腹,有的因交友受挫而否定友谊,还有的当起了“撞钟和尚”,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适应是一个过程,刚开始你或许会退缩、迷惘或失落,这种暂时的迷茫无措是正常的,它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成长,才能应对将来更复杂的社会环境。因此,你们要尽快熟悉环境,耐心思考人生、寻找自我,多跟老师和学长交流,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包括专业知识、课外知识、待人接物和对人生的认识),不断尝试,并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大学生涯,确定自我发展的近期和长期目标。当然,道理归道理,行动力才是关键,请珍惜年轻赐予的犯错误的机会和尝试平台。
祝大家在美丽的珞珈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
学长的劝诫
林肖
当奥场再次传来激扬振奋的军训口号声,我才惊觉自己已在武大生活了两年。思绪飞回到刚进校时的日子,怀着满心的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拥抱这让人着迷的校园。
亲爱的学弟学妹,你们和我那时的心情一样吧:社团招新、班委竞选、加入学生会……一样都不想落下。但事情并不总会依照主观意愿实现,如果遭受了小小挫折,请一定不要太难过。要相信,大学能给你很好的历练,潜移默化地教会你欠缺的东西。
最重要的当然是学习,因为专业才是日后谋生的重要资本。作为大一新生,你们应多去图书馆,看看和专业有关的书籍,不一定要逐字逐句完全弄懂,关键是培养起对这一专业的感悟,慢慢养成专业思维。
大学素有“小社会”之称。我们在埋头苦读的同时也应学习社交知识,处理好各种关系。做人是个很抽象的话题,但最基本的不会变,那就是真诚相待。一颗炙热的心总能打动周围的人。
大学生活一定能教给你们很多东西,但这些需要自己去经历和感受,四年后,你们一定会心存感激,感谢武大见证了你们最美好的时光,见证了你们的青春年少。而现在,赶快用热情去拥抱她吧!
(作者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三学生)
父母的叮咛
杨峥嵘
看着你在房间收拾行李,我和你爸才切实感受到你要去外地上大学了。18年来你第一次离家独自生活,我忍不住要多唠叨几句。
“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和同学要和睦相处,凡事多向别人请教,不是原则性问题就不要计较。多吃水果和蔬菜,尽量在食堂吃饭,因为卫生可靠。注意锻炼身体,如果没有时间每天跑步,在宿舍走廊上跳跳绳也是好的。
到外地上大学是你义无反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勇敢面对。武汉气候不大好,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希望你能好好适应,毕竟年轻时的磨难会成为日后宝贵的财富。
与中学相比,大学更需要你去主动学习。古人说:“打基础,堂上精读几门课;做学问,馆中博览万卷书。”希望图书馆能成为你今后常去的地方。大学学习更强调质疑精神。上高中时你不就因为常提奇怪的问题而被老师称为“异端”吗?大学正是欢迎和培养“异端”的地方。大胆提问,不懂的地方尽管问。
看着你把《朱子家训》放进了行李袋,我很欣慰,相信这本伴你长大的书能助你在新环境中好好生活。
(作者系大一新生刘贞梓的母亲)
新生的心语
刘贞梓
亲爱的妈妈,咳嗽好些了吗?一定要记得按时吃药。本来说好了开学那天不用送我,可你放心不下,坚持要亲眼看看女儿梦寐以求的大学。
记得小时候曾向你许诺,将来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可是,当我如愿以偿置身于武大校园时,却发现自己还没准备好。学长和学姐是那么优秀,室友们陆续收到了社团的录取电话,英语分班考试后自己的名字赫然躺在了“平行班”的名单上,走进校门那一刻的希望和憧憬被现实一点点消磨掉了。
妈妈,看到这里,你一定很担心。不过,那只是女儿曾经的困惑,一时的乌云笼罩不了明媚的阳光,四年大学生活,积淀的不仅是一天天的日子,更是一个全新的我。我相信,改变就在一点一滴,就在每时每刻。
“在大学里学习不是惟一的,但它是第一的。”入学那天学姐的话犹言在耳。军训过后,我梦想中的大学生活将正式开始:在图书馆静静呆了一整天后,沐着月光,揣一本心爱的书回到寝室;和慕名已久的大师面对面自由畅快地交谈。听不完的讲座,读不完的名著,学不完的知识……那份充实和满足光是想想就让我按捺不住。
妈妈,我会好好照顾自己,好好面对新的生活,在新的环境里放飞新的希望。
(作者系大一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