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学习指导日:
学生关注什么学生记者 袁小燕 刘贞梓 马谦

    2月21日,2009年“学习指导日”在绵绵细雨中如期而至。从网络中心主会场的师生互动问答,到各学院分会场形式多样的讨论会和讲座,再到如火如荼的网上咨询和答疑,一场热烈火爆的师生大讨论在珞珈校园精彩上演。

                         就业篇:敢问路在何方
    “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校方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指导日现场,“就业”二字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为此,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心中的疑惑。
    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吴红波认为,金融危机对用人单位的需求的确有所影响,但下降幅度不大。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我校毕业人数有6000多人,而到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提供的岗位超过3.2万个,毕业生与岗位的比是1:4.5,即一名学生能有4.5个岗位供其选择。
    吴红波称,金融危机对行业影响比较大的是证券、房地产、外销出口加工等,而一些大型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的需求反而增大,有些单位的形势甚至比去年还好。
    不仅高年级学生关心就业形势及求职技巧,不少大一、大二学生所提问题,如“大一学生如何转入就业热门专业”“出国真有利于个人发展吗”等,都颇有些未雨绸缪的味道。对此,文学院院长赵世举教授认为,低年级学生关注就业有利于学生提前做好学习规划,但对就业过于恐惧和焦虑则大可不必,当前仍应扎实学好专业课程,强化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他告诫学生:眼光应放长远,未来的经济形势总在不断变化,现在的热门将来也可能是冷门。

                        学习篇:提高能力最关键
    学习永远是学生的主业。“学什么、如何学”也成为同学们提问的焦点。“大学生要有全面丰富的大学生活,不应埋头课堂学习。”校长顾海良通过网络寄语学生要全面发展。
    交流中,一部分低年级学生就如何适应当前的大学生活提出了疑问,甚至直言:“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已成为大学生素质逐年下降的一个标志”。对此,顾海良建议,首先要认识到高中和大学学习环境的转变和差异,不能以高中思维来进行大学生活,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他说:“大学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提高素质;不在于考了多少分,而在于对知识的理解、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并再次阐述了他的观点:“不主张学生埋头于学习。”他认为,大学生应有全面丰富的大学生活,应该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这应是大一新生要做的事情。只要长期坚持,定会厚积薄发。
    从网上咨询的情况看,许多同学不约而同地提出,希望老师提供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为此,各学院也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法学院院长肖永平教授专门举办了题为《法学学习方法漫谈》的讲座;电气工程学院一位老师建议新生要打好基础,不要掉队,多和老师交流。

                       建设篇:我的校园我做主
    “在学校排名和专业排名中,我校人文学科有所退步,校长如何看?”活动临近结束时,有学生提问说。
    面对这一敏感问题,顾海良直面解答:这次评估的主要是研究生培养,不含本科教学。由于我们博士点多而分散,使得分值有所下降。还有些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时间不长,有些学科自身建设存在问题。有些学科有影响的中青年人才缺乏,说明引进培养人才力度不够,还有的教师的科研产出和质量不高等,所以排名有影响,这些已引起学校的重视。
    他为学生鼓劲,我校整体学科实力很强,今后要有更大发展,希望同学们给学校多提建设性意见,推进武大的科学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
    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让学子们对校园建设高度关注,特别是在网络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如“武大校门口周边环境不太好,垃圾很多,影响武大形象,能否开展集中整治”,“学校能否在高峰时期增加校车数量”,“能否延长自习室的开放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