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法律文化的魅力通讯员 李少文

    “风雨一甲子,法治三十年。”伴随纪念恢复建立法学教育30周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期近一个月的第二届“法律文化节”掀起了一股浪潮。通过竞赛、学术、赏析3个板块,开展了案例分析大赛、书评征文大赛、短剧表演和漫画摄影说法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引导师生关注法律文化和法治建设。
    “律动我心”案例评析大赛,选手通过对经典案例抽丝剥茧的分析和现场辩论,形象地传达法治精神的精髓。动力与机械学院的“外行”选手从道德和法律视角探究“许霆案”背后人性与正义的较量。法学院的两名选手不约而同地选择“城管案”,他们轮番剖析,从法学角度揭示当今城管的尴尬地位,“先天法律认可的迟到和后天制度补救的缺失,注定城管这个角色不仅仅是‘流浪儿’,更是永久的身份危机。”
    条分缕析的论述,热情激昂的辩论,案例评析令观众既紧张又激动。现场一名学生说:“案例分析将每个案件最深层的东西挖掘出来,充分展现了法律的博大、真实、严谨和选手的睿智。”
    活动吸引近千名法学学子参加。由法学院不同年级学生参与的“律意盎然”短剧大赛,历时10多天,引起了众多师生关注。法律短剧这一创新形式,挖掘法律文化与法治建设中蕴含的哲理和美,一幕幕精彩好戏给大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和深入的思索。2007级法学5班学生表演的精彩剧目《“躲猫猫”》,结合全国关注的“李乔明事件”,深刻再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揭示了其蕴含的法律难题和法治悲哀情绪。“短剧排演既增强了我们的凝聚力,也宣传了我们的法律文化理念和法治思想。”演员樊俊动情地说。
    充满学术氛围的“律笔春秋”法律书评大赛、法治讲座等学术活动,充分调动起大学生参与法治探讨的热情。“文化节不仅是法律文化直观的表达,也是法律文化内在的探索。活动不仅创新了法治建设成就的外观表现形式,而且也在积极探索和研究法治建设下一步的路径。”法学院一位老师说。
    “法律文化节向全校师生展示了法律的特质,让我们得到了一次完整而独特的法治宣传教育。”一位学生观众表示,将会更加关注法治建设和学校的法学教育。
    “法律文化是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法律文化节的举办,法治文化的弘扬是每一个法院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法学院副院长冯果教授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