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的青春我做主”毕业生就业创业与深造经验交流会侧记
通讯员 王铮 杨航

    走在青春的十字路口,面对就业、深造、创业的多重选择,不少学子都会感到彷徨不安。4月22日,由青年发展咨询与服务中心承办的毕业生交流会在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报告厅举行,数位优秀毕业生畅谈自身经验,为在场同学答疑解惑。

                                         就业:
                                           通过实践“积累资本”
    在交流会上,来自金融学专业的刘金晶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赵鹏飞两位毕业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就业经历和体会。
    刘金晶谈到,她也曾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感到迷惘,但广泛的实习经历帮她找准了方向。通过在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和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实习,她积累了不少经验,最终签约华夏基金。有人认为未来的工作不一定会与自身专业吻合,但她却不这么想。“术业有专攻,在大学时选择了这门专业就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她还建议,大学生应在大二大三时出去实习,接受实践锻炼。一方面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拓展就业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巩固和灵活运用大学所学到的知识。
    曾在多个电力部门实习,如今已加盟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的赵鹏飞补充道,大学生要有真才实学。据他的经验,企业家不太愿意录取本科生,因为本科生缺乏经验,企业培养人才的相对成本较高,因此大学生要善于发挥自身所长,注重专业知识和人生积累,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

                                        深造: 
                                          考研要得法,出国重能力
    已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的陈宇慧、侯强,携手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得主邹思颖,一同走上舞台,为大家详解考研和出国深造之路。
    考研,无疑是众多本科生心中一块磐石,然而考研的过程也是痛苦的。侯强和陈宇慧通过自有妙方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苦中有乐。从7月上旬着手复习的侯强说:“我除复习外,每天坚持打球锻炼身体。”这与刘宇慧“通过娱乐发泄情绪”的方法不谋而合。同时,刘宇慧还特别强调,考研无后路——考研、工作、出国三者不可兼得,一旦选择深造这条路就要义无反顾。
    生命科学学院的邹思颖获耶鲁全奖,并且是被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录取的首位珞珈学子。谈及个人经历,她说:“主要是硬件,像GRE和托福等一定要过,早一点进实验室学习也很重要,外国名校比较注重个人科研能力。”当问及她是怎样吸引耶鲁面试老师目光时,邹思颖说:“我准备得比较早。当你感到你每个方面都已经不差的时候,进名校就没问题了。要对自己有信心。当然,出色的英语口语也非常重要。”
                                        创业:
                                           把握时机,学会低调
    2007年毕业于通讯工程专业的李明和2008年毕业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周若鹏,为大家解剖“创业”路上必不可少的要素。
    李明在软件开发、教育培训等诸多领域从事过创业活动。他以丰富的阅历告诉同学们,创业需要“冲动”,“在最艰难的时候,问题反而井井有条地解决了。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更要在希望中寻找辉煌。不要被迫去创业,等时机成熟反而会更好。”
    周若鹏现任武汉大学创业孵化器负责人。他说,“要把创业当做一种技能,参与创业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些年的创业经历中,我学会了规避风险,处事低调。”